
极远之地。《后汉书·杨终传》:“昔 殷 民近迁 洛 邑,且犹怨望,何况去中土之肥饶,寄不毛之荒极乎?”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信荒极之绵眇,究风波之睽合。”《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北郊乐歌》:“超荒极,憩 崑丘 。怀万国,寧九州。”
“荒极”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huāng j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极远之地(名词性解释)
指地理上极其偏远、人迹罕至的区域。例如《后汉书·杨终传》中提到“寄不毛之荒极乎”,形容殷民迁居至荒远之地的不满情绪。谢灵运《山居赋》中“信荒极之绵眇”也以此描述遥远荒僻的意境。
极度荒凉的状态(形容词性解释)
部分资料提到可形容事物或环境荒芜、缺乏生机的状态,但此用法相对少见。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乐府诗集》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荒极》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极端荒凉、极度荒芜的状态或情况。
《荒极》由“艹”和“及”两个部首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13画。
《荒极》这个词来源于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比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就有“荒极必反”的描述,意指荒凉到极点后必然会转变。
《荒极》的繁体字为「荒極」。
在古时候,《荒极》这个词的写法可能会有变化,但基本的意思和现代一样。
1. 这片土地经过了长期的干旱,变得荒极一片。
2. 这个城市在战争中被完全摧毁,成了一片荒极。
荒漠、荒凉、荒地、荒原、荒芜。
荒芜、荒废、凄凉、荒凉、荒无人烟。
繁华、繁忙、热闹、兴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