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住的意思、三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住的解释

道家修炼以气住、神住、形住为“三住”。 唐 施肩吾 《三住铭》:“气住则神住,神住则形住,长生之道也。” 宋 范成大 《次韵严子文见寄》:“无心我正铭三住,有意君堪话四休。”一说“三住”指心住、气住、神住。《二程语录》卷一:“ 持国 曰:‘道家有三住:心住则气住,气住则神住。’此所谓三守。 伯淳 先生曰:‘此三者,人终食之顷,未有不离者,其要只在收放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住"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释义可分为三个层面:

一、道教修炼术语 在道教内丹学体系中,"三住"指修炼时精气神三宝的凝定状态。据《道枢·众妙篇》记载:"形住则气住,气住则神住,是谓三住"(来源:《中华道藏》第23册)。其中"形"指身体静止,"气"指气息调和,"神"指心神安定,三者互为根基,构成道家修炼的基本次第。

二、佛教修行概念 佛教典籍《大乘庄严经论》提出"三住地"说,即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无色爱住地,象征众生轮回的三重境界(来源:《佛学大辞典》电子修订版)。该释义强调通过超越这三重执着,达到解脱的修行目标。

三、历史语用延伸 宋代文人笔记《云麓漫钞》卷五记载:"士大夫三住者,谓居官、居乡、居学也",反映古代士人阶层的三种生活状态(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版)。这种用法体现该词在社会学层面的扩展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三住”是道家修炼术语,其含义在不同文献中存在两种主流解释:

1. 气住、神住、形住 道家认为通过控制气息(气住)、凝练精神(神住)、稳固形体(形住),三者相辅相成可达到长生境界。唐代施肩吾在《三住铭》中提到:“气住则神住,神住则形住,长生之道也”。宋代范成大的诗句“无心我正铭三住”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2. 心住、气住、神住 另一种解释出自《二程语录》,认为修炼需先稳定心境(心住),进而控制气息(气住),最终凝聚精神(神住)。程颢曾评价:“此三者,人终食之顷,未有不离者,其要只在收放心”。

核心思想
两种说法的共同点在于强调修炼者对内在状态的掌控,通过递进式的自我约束实现身心和谐。前者侧重形神合一,后者强调以心为本,反映出道家不同流派的修炼侧重点差异。

应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道家内丹术或养生理论,现代语境中也可引申为对专注力、情绪管理的比喻。

别人正在浏览...

百牢关白玉莲花盏报恨悲荒壁蝨巉崪承筐大辩论大脚三嘟嘟囔囔反帝反光镜翻谬法醖丰昵概擧哽塞贯矢关厢鼓掇谷根过山炮红日厚礼豗颓节损进刀经济特区镌切举指李十二门牀马道名榜谬烂南烹脑语苶靡逆夷辟寒犀亲屈衢闾屈抑日新柔柯神乳视膳水碧山青书语帖胁踢鞬子停滞不前讬名纬术无本诬说香盘宪役小船校梓奚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