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老有德者。《东观汉记·北海敬王睦传》:“而 睦 谦恭好士,名儒宿德,莫不造门。”《新唐书·张玄素传》:“ 孔颖达 、 赵弘智 皆宿德鉅髦,兼识政机,望数召见,述古今,增懿明德。” 清 恽敬 《<坛经>书后》一:“未悟之先,拂拭导之;既悟之后,拂拭养之。宗门宿德皆如此。”
“宿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品德历久弥坚
由“宿”(长久)和“德”(品德)组成,指人的德行在很早之前就已形成,并随时间愈发坚定,具有持久性。
年高德劭者
另一层含义指代“年老且有德之人”,常见于古代文献,如《新唐书》中“宿德巨髦”即形容德高望重的长者。
“硕望宿德”是衍生成语,形容才德出众、声望显赫之人,如“宿星光辉”般卓越。
若需进一步探究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东观汉记》《新唐书》等文献。
宿德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修行达到的美德或者善行。宿指的是长时间的积累,德则指的是美德或者善行。
宿德的部首是宀(mián),它是一个汉字的上方部首。宿德共有12个笔画。
宿德一词最早见于《韩诗外传》这本书中,其中有句话:“宿德之文,今奚若为?”这句话意思是问长时间积累下来的文化和美德在今天还有什么价值。
宿德的繁体字是「宿德」,与简体字相同。
宿德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相同,没有发生变化。
1. 他通过长期的努力和修行,培养出了宿德,受到了许多人的尊敬。
2. 以宿德为基础的教育,能够培养出有品德的人才。
1. 宿德品(sù dé pǐn):指长期培养出来的美德。
2. 宿德高尚(sù dé gāo shanǧ):指长期积累而达到的高尚品德。
宿德的近义词包括:美德、善行、品德。
宿德的反义词包括:恶习、品行不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