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后緄 ”。后嗣;子孙。《书·仲虺之诰》:“垂裕后昆。”《隶释·汉绥民校尉熊君碑》:“追羡遗绩,纪述前勋,於是刊碑,以示后緄。” 宋 苏轼 《吊徐德占》诗:“死者不可悔,吾将遗后昆。” 鲁迅 《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敢契贞石,以励后昆。”
后昆。后代;后嗣。后,通“ 后 ”。 明 无名氏 《玉环记·延赏庆寿》:“止因无子,他日招壻,以续后昆。”
后昆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古典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后代子孙”,常见于书面语及历史文献。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该词由“后”(指时间或次序的延续)与“昆”(原意为兄长,引申为后嗣)组合而成,构成并列式合成词,读音为hòu kūn。
从语义演变角度分析,《尚书·仲虺之诰》中“垂裕后昆”的记载,表明其最早用于表达“为后代留下功业或福泽”的寄寓,这种用法在《古代汉语词典》中列为典型书证。现代汉语中常见于“泽被后昆”“福荫后昆”等四字格表达,多用于宗族文化、家风传承等语境,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的例句“先祖德业,惠及后昆”,生动体现了该词承载的代际延续概念。
在词性特征方面,该词属于名词性词组,常作为宾语出现在动宾结构中。需要注意的是,其使用场景具有庄重典雅的语体色彩,当代文学作品中偶见于历史题材创作,如《白鹿原》中“祖宗法度不可废,后昆福祉系于此”的表述,延续了该词的古典韵味。
“后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古典文献出处:
词义扩展:
常见搭配:
现代用例:
“后昆”是汉语中表达“后代子孙”的典雅词汇,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文献,强调家族延续与精神传承。其含义从兄弟关系扩展至广义后代,体现了汉语词义的演变特点。
贝树本祖避辞碧兰冰雹炳朗不打不相识惩艾纯银黜陟黛壑大奴倒收道游迩文防爆沸海风言雾语赋给附景戆鄙皋泽宫羽顾本跪毯厚貌深文环眼活物娇嬾戒心结症经济林金箍坰野侩牛馈膳郎都杩叉磨扇坠着手恁的蕲笛全物雀立热闹场如数塞上鳝更身份神通力试舌书押私煮偷窃吐奇五根吴趋衔辞相步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