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的意思、冰雹的详细解释
冰雹的解释
[hail;hailstone] 空中降下的冰块,多在晚春和夏季伴同雷阵雨出现
详细解释
空中降下的冰块,多在晚春和夏季伴同雷阵雨出现。又称做雹,或雹子。 唐 韩愈 等《纳凉联句》:“仰惧失交泰,非时结冰雹。” 宋 苏辙 《雪中洞山黄檗二禅师相访》诗:“君不见,六月赤日起冰雹;又不见,腊月幽谷寒花开。” 清 沉用济 《黄河大风行》:“暝来打篷声腷膊,半为雨点半冰雹。” 老舍 《骆驼祥子》十八:“北方的暴雨是那么急,那么凉,有时候夹着核桃大的冰雹。”
词语分解
- 冰的解释 冰 ī 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冰块。冰凌。冰箱。冰窖。冰雕。冰封。冰球。冰镇。冰释(像冰一样融化,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冰淇淋。 结晶成固体,呈结晶形的:冰糖。冰晶石。 使人感到寒冷:冰手冰脚
- 雹的解释 雹 á 空中水蒸气遇冷结成的冰粒或冰块,常在夏季随暴雨下降:冰雹。雹子。雹灾。 笔画数:; 部首:雨;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现象,以下是关于其定义、形成过程及特点的综合解释:
一、定义与基本特征
冰雹是从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降落的冰块或冰粒,呈球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形状,由透明与不透明冰层交替组成。通常直径超过5毫米,常见如黄豆大小,最大可达10厘米以上。
二、形成条件与过程
-
必要条件
- 强上升气流:将水汽快速抬升至高空低温区(-12℃~-16℃),形成冰晶。
- 丰富水汽:为冰雹增长提供物质基础。
- 温度垂直变化:0℃层高度明显,促使水汽反复冻结与凝结。
-
形成阶段
- 胚胎形成:水汽凝结为冰晶或霰(小冰粒),成为冰雹核心。
- 反复增长:冰晶在云中随气流上下运动,与过冷水滴碰撞冻结,形成多层结构。
- 降落阶段:当冰雹重量超过气流托举力时下落,未完全融化则形成地面雹灾。
三、特点与影响
- 时空分布:多发生于春末至秋初,山区、冷暖空气交汇地带更频繁。
- 破坏性:直径越大破坏力越强,如10厘米冰雹下落速度超40米/秒,可损毁农作物、建筑等。
- 伴生现象:常伴随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四、扩展说明
冰雹在古籍中称“冷子”,其形成机制与积雨云的“垂直工厂”特性密切相关。现代通过气象雷达监测和人工防雹技术可减轻其危害。
如需更详细的科学原理或历史案例,可参考、2、4、5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冰雹(bīng báo)是指气象现象中的降水形式之一,其特点是冰球大小的雨滴从云中降落地面。下面是关于冰雹的详细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冰雹的拆分部首是冫和雨,它们分别表示冰和雨水。冰雹的拆分笔画是13画,冰包含5画,雹包含8画。
来源:
冰雹一词来源于汉语,是由冰和雹两个字合并形成的,用于描述降落在地面上的冰雨珠。
繁体字:
冰雹的繁体字是「冰霰」,与简体字写法有所差异,但含义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冰雹的写法没有太大变化,仍然是使用冰和雹两个字的组合,表示冰球大小的雨滴。
例句:
1. 今天下了一场冰雹,地面都被冰珠覆盖了。
2. 我们必须小心冰雹,以免被冰球击中。
组词:
冰雹可以进行组词,如冰雹天气、冰雹预警、防冰雹措施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组合。
近义词:
冰雹的近义词有雹、冰珠等,它们用来描述相同的降水形式。
反义词:
反义词可以是没有降水的气象条件,如晴天、干燥等。但是冰雹本身并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果有任何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