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放明白些。《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里外地下扫一扫,娶亲轿子将来了,误了时辰公婆恼,你两口儿讨分晓。”《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你可知道我的性子,自讨分晓,我再不説你了。”《醒世姻缘传》第七八回:“ 相大妗子 道:‘好,好! 相旺 ,你自家讨分晓!你不是害你 狄大爷 ,你明是作弄你爷的官哩!’”
“讨分晓”是一个源自古代白话的词语,主要含义为警告或提醒对方要“弄清楚、放明白些”,常用于强调后果或表达严肃态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警告与提醒
该词多用于警告对方认清形势或后果,带有威胁或告诫意味。例如《金瓶梅》中“限你二人五日,若找寻不著,讨分晓!”即强调若未达成目标会有严重后果。
要求明确态度
在《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中,“自讨分晓”指让对方自行理清是非,表明说话者已失去耐心。
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但在文学创作或引用古典语境时,仍可体现强烈的警示效果。例如:“此事若再拖延,你且讨分晓!”(仿古用法)
建议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权威来源,进一步了解例句及历史用法。
《讨分晓》指的是讨论或探寻一个问题或事情的真相或原因。这个词可以拆分为「讨」、「分」和「晓」三个部分。
「讨」是从「言」字旁,表示言辞、言论的意思。它的笔画数为6画。
「分」是由「刀」字旁和「八」字旁组成,表示切割、分开的意思。它的笔画数为4画。
「晓」由「日」字旁和「上」字旁组成,意思是天亮、清晨,它的笔画数为12画。
《讨分晓》这个词的来源不太清楚,但它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有一些变化。在繁体字中,「讨」字的右边有一个「西」字旁,表示和西方地区的交流;「晓」字的右边有一个「莭」字旁,表示坦白、交代。这些变化强调了讨论和探寻问题的真相和原因的重要性。
例句:我们需要讨分晓这个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在组词方面,与《讨分晓》相关的词汇有: 1. 探讨:探索、讨论问题,寻求答案; 2. 分析:将问题或事情分解、细致的剖析; 3. 询问:寻求观点或信息的过程; 4. 明白:理解、了解事情的意义或原理; 5. 混淆:使事情变得模糊、不清楚。
与《讨分晓》相反的词是「模糊」,意思是事情不清楚、不明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