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名。道教十大洞天之一。在 江苏 吴县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周围四百里,号称“元神幽虚之洞天”。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洞庭山 有宫五门,东通 林屋 ,西达 蛾眉 ,南接 罗浮 ,北连 岱岳 。”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入林屋洞》:“知名十小天, 林屋 当第九。” 元 顾瑛 《送郑同夫归豫章分题得洞庭湖》诗:“ 神禹 书藏 林屋 里,仙人诗刻石屏前。” 明 高启 《洞庭山》诗:“中有 林屋 仙所都,银房石室开金铺。”
“林屋”一词的含义及相关信息可归纳如下:
林屋是道教文化中的山名,为道教十大洞天之一,位于今江苏吴县洞庭西山(古称包山)。其范围约四百里,被道教典籍称为“元神幽虚之洞天”。
地理定位
林屋洞天地处太湖洞庭西山,古代文献中常与“包山”并称。据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记载,洞庭山有五门,其中“东通林屋”,并与罗浮山、岱岳(泰山)等地相连。
道教地位
唐代陆龟蒙在《奉和袭美太湖诗·入林屋洞》中称其为“十小天”中的第九洞天,明代高启的诗句“中有林屋仙所都”也印证了其作为道教圣地的地位。
如需进一步了解林屋洞天的文化背景或实地探访信息,建议参考地方志或道教研究资料。
《林屋》是一个词语,它指的是建在林中的房屋。这个词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林”和“屋”。下面我们来拆分部首和笔画,了解一下词语的组成。
词语“林屋”的第一个字是“林”。它的部首是“木”,表示与木头相关,也意味着它是一个事物的类别。它的拼音是“lín”,它有六个笔画。
词语“林屋”的第二个字是“屋”。它的部首是“尸”,表示与尸体相关,也暗指与住宅有关。它的拼音是“wū”,它有五个笔画。
《林屋》一词的来源比较普遍,它可以用来形容建在森林里的小屋。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不变。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词语《林屋》的字形是稍微有一些差异的。比如,“屋”字在古代的写法是“屋”,而不是现代写法中的“屋”。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形状和结构也有所变化。
例句:他建了一座林屋,融入了自然。
组词:林地、屋顶、屋檐。
近义词:林中的房屋、林中小屋。
反义词:水中的房屋、山上的小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