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wering] 山势高峻的样子
高峻不平貌。《楚辞·九章·抽思》:“軫石崴嵬,蹇吾愿矣。” 王逸 注:“崴嵬,崔巍,高貌也。” 洪兴祖 补注:“崴嵬,不平也。” 宋 邢居实 《南征赋》:“羣山崴嵬而造天兮,践 羊 氏之北境。”
“崴嵬”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用于形容山势高峻、崎岖不平的景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指山势高耸险峻、地形陡峭不平的样子。例如《楚辞·九章·抽思》中的“轸石崴嵬,蹇吾愿兮”,描述山石高峻阻挡前路()。
部分资料(如、5)标注读音为wǎi wéi或wǎi wēi,但更权威的古代文献及现代词典(如、11、12)均以wēi wéi为准,可能因方言或历史演变存在读音差异。建议优先采用wēi wéi的读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中的具体用例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楚辞》《水经注》等文献原文。
《崴嵬》(wǎi wēi)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高山峻岭、险峻难行之地。
《崴嵬》的部首是山(山字头),它有12个笔画。
《崴嵬》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诗十九首》,这是唐代文学家高骈的作品之一。在这其中的一首诗中,他用“崴嵬”形容了高山险峻的景象。
《崴嵬》的繁体字为「崴嵬」。
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古时候的《崴嵬》字样为「云+MSN + 石」。这个写法在现代已不再使用。
1. 峡谷中的岩壁崴嵬,十分险峻。
2. 虽然前方道路陡峭崴嵬,但我们决心继续前进。
1. 崴嵬峰
2. 崴嵬地势
3. 崴嵬山脉
4. 崴嵬行走
5. 崴嵬山路
1. 险峻
2. 高耸
3. 峻峭
4. 难行
平坦、平缓、平易、易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