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无穷远处;没有期限。《管子·幼官》:“听於钞故能闻未极,视於新故能见未形。” 汉 王粲 《登楼赋》:“惟日月之逾迈兮,俟 河 清其未极。”
(2).未到尽头;未达极点。 南朝 齐 谢朓 《游敬亭山》诗:“我行虽紆组,兼得寻幽蹊,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宋 叶适 《徐德操<春秋解>序》:“昔余为 潮州 铭,言其学博而要……后二十六年,始见所谓《春秋解》者,良悔前铭称美未极,且怪诸子不早示余也。”
(3).没有停止。《楚辞·九歌·湘君》:“扬灵兮未极,女嬋媛兮为余太息。” 王逸 注:“极,已也。”
(4).谓尚未疲困。 汉 张衡 《东京赋》:“升献六禽,时膳四膏。马足未极,舆徒不劳。”
“未极”的汉语词典释义
“未极”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较少独立使用,但保留在部分成语或固定表达中。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析:
未达极限或顶点
指事物尚未达到极致、顶峰或最终状态。
例证:
《汉书·晁错传》载:“刑罚暴酷,轻绝人命……被戮者不泰迫?而赴愬者未极乎?”(刑罚残暴严酷,轻易剥夺人命……受刑者岂非过于逼迫?而申诉者仍未达极限吗?)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未尽、未终结
表示动作、状态尚未完成或终结,隐含持续之意。
例证:
南朝谢朓《落日怅望》诗:“疲策倦人世,敛性就幽蓬。未极林泉赏,遽动丘壑情。”(疲于应对世俗,收敛心性归隐田园。林泉之趣尚未尽享,却已触动隐居山壑之情。)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3年。
综合释义:
“未极”由否定词“未”与表极限的“极”构成,强调未达边界或未至终点的状态,常见于描述时间、程度或空间的延续性。其古义在现代汉语中多融入“未达极致”“未有穷尽”等表达,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权威参考:
“未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文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个层面的解释:
无穷远处;没有期限
指空间或时间的无限延伸,如《管子·幼官》中“听於钞故能闻未极”,描述感知的边界未被触及。王粲《登楼赋》“俟河清其未极”则比喻等待时间漫长无期。
未到尽头;未达顶点
强调事物发展尚未完成或处于中间状态。例如谢朓《游敬亭山》中“缘源殊未极”,形容探寻水源未至终点;宋代叶适评价他人著作时提到“称美未极”,暗指未充分表达赞誉。
没有停止;持续进行
多用于描述动作或状态的延续性,如《东京赋》“马足未极”指马匹尚未因奔跑而力竭,仍可继续前行。
尚未疲困
特指体力或精神未达极限,如张衡《东京赋》中通过“舆徒不劳”侧面体现人马未显疲态。
补充说明:该词属古汉语用法,现代语境中较少出现,需结合具体文献分析。若需进一步探究例句背景或延伸用法,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
艾人白圭豳歌拨墨蚕绩蟹匡长年赤凤皇迟曙春孟道远知骥打圈独家发付风靡云涌风旆棼煴扶寸覆伞副修甘滋工人阶级工伤保险聒叫行家里手化手护坡僭贵教训惊蛇入草进善退恶觉苑峻迈开奖良娣犛旄赁钱临送马颊河满秩剽轻轻怜痛惜清疏齐物人证入第散差马善门难开社稷主神郁气悴噬脐识途老马甩笔头子书香门第坦腹东床危迫文教五美相杀闲接肥料些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