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师氏的意思、师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师氏的解释

(1). 周 代官名。掌辅导王室,教育贵族子弟以及朝仪得失之事。 南北朝 时 北周 亦曾置此官。《书·顾命》:“师氏、虎臣、百尹、御事。” 孔 传:“师氏,大夫官。”《诗·小雅·十月之交》:“楀维师氏,艷妻煽方处。” 郑玄 笺:“师氏,亦中大夫也,掌司朝得失之事。”参阅《周礼·地官·师氏》。

(2).指学官或教师。 唐 陈子昂 《为人陈情表》:“老母悯臣孤蒙,恐不负荷教诲,师氏训以义方。” 宋 苏轼 《又谢兼侍读表》:“而师氏之官,职在论説。”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儒》:“儒之名於古通为术士,於今专为师氏之守。”

(3).女师。指抚育古代贵族女子并教授其女德者。《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毛 传:“师,女师也。” 孔颖达 疏:“女师者,教女之师,以妇人为之……妇人五十无子出而不復嫁,能以妇道教人者,若今时乳母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师氏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历史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古代官职名称(核心义项)

据《周礼·天官冢宰》记载,师氏为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官职,隶属司徒系统,兼具教育、军事与礼法职能:

  1. 教育职能:掌管国子(贵族子弟)的德行教化,教授“三德”(至德、敏德、孝德)与“三行”(孝行、友行、顺行)。
  2. 军事职能:统帅属吏(“胥徒”)守卫王门,参与宫廷禁卫。
  3. 礼法监督:负责纠正君王过失,规谏王庭礼仪,地位显要。

二、贵族女性的教养者

在特定语境中,“师氏”指代负责教导贵族妇女礼仪规范的女师:

《诗经·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此处“师氏”即教导新妇纺织、祭祀礼仪的女性导师,属家庭伦理教育角色。


三、语义演变与引申

随着时代发展,“师氏”的词义发生以下变化:

  1. 尊称引申:汉代后渐指德高望重的学者或教师,如“博士师氏”(《后汉书·儒林传》)。
  2. 现代转化:当代汉语中已罕用,但在研究先秦制度、经学史时仍作为专业术语存在,偶见于对女性教师的古雅称谓。

权威文献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师氏”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词汇,其意义与历史背景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作为官职名称

  1. 周代官名
    师氏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重要官职,主要职责为辅佐王室、教育贵族子弟,同时负责监督朝仪得失。据《周礼·地官》记载,师氏需以“三德”(至德、敏德、孝德)和“三行”(孝行、友行、顺行)教育王室成员,并参与国家礼仪事务。

  2. 北周沿用
    南北朝时期,北周政权曾短暂恢复这一官职,延续了其教育及礼仪职能。


二、作为教育相关称谓

  1. 学官或教师
    师氏在广义上可指代负责教育的官员或教师。例如,唐代文献中提及“师氏训以义方”,即强调其教化职责。

  2. 女师
    特指古代贵族家庭中的女性教导者,负责教授女子德行、礼仪及持家之道。如《诗经·周南·葛覃》中“言告师氏”即指这类女师。


三、与姓氏的关联

师氏也是中华姓氏之一,起源与古代官职、职业密切相关:


四、历史与文化意义

师氏的产生体现了古代中国对礼乐教育和贵族德行培养的重视。其职能从最初的官职逐渐演变为教育象征,并衍生出姓氏文化,反映了中华文明中“尊师重教”的传统。

别人正在浏览...

奡兀百尺堰白拂帮凑班鱼八玺超着成汤椎鲁麤略大俥当子颠人断决如流对局饭祝诰勑广柳车痼没家国教授饥俭旌戟湛浸旧友镌骨铭心絶脉君主政体夸大狂款制老眼剌塌醉鍊术禄廪蔓草难除庙祠劘砺佩印瓶坠簪折钦玩歧义然谷蠕变上旅身家射入社饮实际情况仕流送阅燧石棠茇叨扰他山之石腾告嬥歌讬言相护瑕翳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