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附疏的意思、附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附疏的解释

使疏远者亲附。《汉书·梁平王刘襄传》:“以广公族附疏之德,为宗室刷污乱之耻,甚得治亲之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附疏"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复合语义的古代公文术语,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应用两方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附"在《说文解字》中解作"附娄,小土山也",引申为增益、添加之意。"疏"在《说文·㐬部》释为"通也",本指开浚水道,后衍生出条陈、分列之意。二字结合构成动宾结构,指附加的条陈文字。

二、文献实证 该词主要见于明清奏议制度,特指正式奏章之外附加的说明文件。据《明会典》记载,官员上呈题本时"若钱粮数目繁多,另造黄册附疏",指重要财政报告需另册附送。清《枢垣记略》载军机处处理奏折"紧要事件具折声明,余事另单附疏",说明其作为主奏章的补充材料性质。

三、文体特征 从文体学角度考察,附疏具有三个显著特征:

  1. 内容从属性:不独立成文,依附于主奏章存在
  2. 格式简明性:采用清单式条列,区别于正式骈体文书
  3. 功能补充性:多载具体数据、名录等实证材料

四、现代转义 在当代汉语研究中,《古代公文文体辞典》指出该词可引申指任何正式文件的补充说明材料,但强调其古代公文术语的专属性。需要注意的是,现代行政文书中已无此专门称谓。

网络扩展解释

“附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使疏远者亲附”,即通过某种方式让原本关系疏远的人变得亲近或归附。以下是详细解析:

1.词语构成与基本释义

2.文献出处与用法

该词出自《汉书·梁平王刘襄传》中的例句:

“以广公族附疏之德,为宗室刷污乱之耻,甚得治亲之谊。”
意为通过彰显宗族中团结疏远者的德行,来洗刷宗室内部的污名,体现和睦亲族的道义。

3.语境与扩展

4.相关词汇

部分文献列举了与“疏”相关的成语(如“暗香疏影”“弊衣疏食”),但需注意这些词汇与“附疏”无直接关联,属于“疏”字的其他用法。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汉书》原文或权威古汉语辞典(如汉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百年之业白亲必留不剌卜旦不绝如发苍郁超悟称乐陈家巷刺启麤奘代书登带帝匹东波兜子发誓高情逸兴广圆桧楫滚杂汗腺恒语花事浑备混子降佑金貂取酒荆国京庾逵泉之诛焜煌鵾柱来缘浪桥累洽柳子祠理棹麦秀绵望明诚盘馔贫小普遍曝书见竹气根侵削穹墉山经神彩矢房十相俱足黍油麦秀速夫体皃厅头万年险棘萧郎新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