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老父的意思、汉阴老父的详细解释
汉阴老父的解释
东汉 隐者。不详姓名。 桓帝 延熹 中,幸 竟陵 ,过 云梦 ,临 沔水 ,百姓莫不观,此翁独耕不辍。尚书郎 张温 异之,与之言。老父论古道今,历陈天子逸游之非。问其姓名,不告而去。参阅《后汉书·逸民传·汉阴老父》。
词语分解
- 汉阴的解释 . 汉水 南岸。《庄子·天地》:“ 子贡 南游於 楚 ,反於 晋 ,过 汉 阴。” 成玄英 疏:“ 汉 阴, 汉水 之阴。水南曰阴。” 南朝 梁 江淹 《为建平王聘隐逸教》:“挹 於陵 之操,想
- 老父的解释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俄有老父至。;;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详细解释.对老人的尊称。《史记·高祖本纪》:“ 吕后 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 吕后 因餔之。”《汉书·张良传》:“ 良 尝閒从容步游
专业解析
“汉阴老父”是一个源自中国古典文献的典故性称谓,特指东汉时期一位在汉水南岸(汉阴)隐居、见识不凡且敢于直言批评时政的隐逸老者。其核心含义与象征意义如下:
一、字面释义与地理指向
- 汉阴: 指汉水(今汉江)的南岸。在中国古代地理概念中,“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故“汉阴”即汉水之南。
- 老父: 是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意为“老丈”、“老先生”。
二、典故来源与核心人物
“汉阴老父”的典故出自南朝宋范晔所著的正史《后汉书·逸民列传》。记载了东汉桓帝(刘志)延熹年间(公元158-167年)的一次事件:
桓帝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也?’老父笑而不答。温下道百步,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耳,不达斯语。请问天下乱而立天子邪?理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而万人以宁。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乎!’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三、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
- 隐逸高士的代表: 汉阴老父是一位躬耕自食、远离尘嚣的隐者,代表了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隐逸精神。
- 政治批判的象征: 他面对皇帝巡游的盛况,非但不趋炎附势,反而继续耕作,并以尖锐的问题(立天子是为了天下太平还是为了奴役百姓?)和直言(批评皇帝劳民伤财、逸游无度),对当时的朝政和皇帝本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
- 智慧与胆识的化身: 他面对朝廷官员(尚书郎张温)的询问,从容应对,其言论切中时弊,一针见血,展现了超凡的见识和敢于直言的勇气。其“笑而不答”的初始反应和最终“不告而去”的结局,更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超脱的色彩。
- 理想政治的参照: 他引用“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而万人以宁”,以古代圣王节俭爱民、天下安宁的理想状态,反衬当时统治者的奢靡无道,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四、历代评价与影响
- 范晔在《后汉书》中将汉阴老父列入《逸民列传》,本身就肯定了其作为隐逸高士的地位及其言行的价值。
- 后世文人常引用此典故,赞颂其不慕权贵、敢于直言的品格,或借以表达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隐逸情怀。他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批判性隐士符号。
结论:
“汉阴老父”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虽姓名不详),更是一个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典故。它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洞察时弊、敢于批判的隐逸精神,是古代知识分子独立人格和社会批判意识的体现。其故事核心在于其对统治者职责的深刻质问(“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和对奢靡政治的尖锐批评,使其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个不朽的批判者形象。
主要参考来源:
- 《后汉书·逸民列传·汉阴老父》原文: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ctext.org) https://ctext.org/hou-han-shu/yi-min-lie-zhuan (推荐查阅权威古籍数据库)
- 《后汉书》卷八十三 逸民列传第七十三: 国学导航 - 国学原典 (guoxuedashi.com) http://www.guoxuedashi.com/a/5d9c3u/177971.html (提供《后汉书》相关章节)
- 汉阴老父 词语解释: 国学大师 (guoxuedashi.com) http://www.guoxuedashi.com/kangxi/pic.php?f=zdhz&p=1141 (提供词语在古籍中的出处解释)
- 相关历史文化背景与阐释: 汉典 (zdic.net) 等综合性文化词典在解释相关条目时会引用此典故。
网络扩展解释
“汉阴老父”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一、基本释义
“汉阴老父”原指东汉时期的一位隐士,具体姓名不详,最早见于《后汉书·逸民传》。该词现多用于形容年长且富有智慧的人,表达对长者的敬重或对他人德高望重的赞誉。
二、历史典故
据《后汉书》记载,汉桓帝延熹年间巡游至沔水(今湖北境内),百姓纷纷围观,唯有一位老父(即“汉阴老父”)仍专注耕作。尚书郎张温询问其故,老父答道:“天子应以民为本,而非劳民以自娱”,并批评帝王逸游无度的行为,随后隐去姓名离开。
三、比喻意义与使用场景
- 象征智慧与淡泊
常用于赞颂不慕名利、见解深刻的年长者,或借指隐逸之士。
- 批判浮华之风
典故本身暗含对统治者奢靡行为的讽谏,现代也可引申为对浮躁社会风气的反思。
- 适用语境
如:“这位教授堪称当代汉阴老父,不仅学识渊博,更甘于清贫潜心治学。”
四、补充说明
- 地理关联:“汉阴”指今陕西省汉阴县,但典故发生地实际在湖北沔水(汉江流域)。
- 常见误传:部分资料将“汉阴老父”与李斯父亲混淆(如),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应以《后汉书》记载为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查阅《后汉书·逸民传》原文或相关权威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逼主不辱使命裁椷材木尘尘齿少气锐殂逝倒心凋瘠赶庙会高攀歌乐勾股数官漏官轻势微诃梨子惠义贱才绛灌蒹葭景福尽尽扃闭可不道枯陋粝飰六出公隆丽楼舡率皆没路弥满命篇弄得好鸥驯蓬虆前荣浅醉期货青丘子权横犬铺上宫山烧蛇伏射口勝期絁袍书合蒜毫所当无敌腾榜特种天衣荼棘望月为裘为箕五辛菜先猷霄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