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履倒置的意思、冠履倒置的详细解释
冠履倒置的解释
见“ 冠履倒易 ”。
词语分解
- 冠履的解释 亦作“ 冠屨 ”。帽与鞋。头戴帽,脚穿鞋。因以喻上下、尊卑。《史记·儒林列传》:“冠虽敝,必加於首;履虽新,必关於足。何者,上下之分也。”《楚辞·王逸<九思·悼乱>》:“茅丝兮同综,冠屨兮失絇。”原注
- 倒置的解释 颠倒位置、次序或关系详细解释亦作“ 倒寘 ”。.颠倒过来。指事物所处的状况与正常的相反,如事物在顺序、方位、道理等方面的颠倒。《庄子·缮性》:“丧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南朝 梁
网络扩展解释
“冠履倒置”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guān lǚ dào zhì,其核心含义是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的现象。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字面与比喻义
- 字面意思:帽子(冠)和鞋子(履)的位置被颠倒。古代礼仪中,冠戴于头象征尊贵,履穿于脚象征卑下,因此两者颠倒违背了等级秩序。
- 比喻义:形容主次、尊卑或轻重关系错乱,常用于批判社会或人际关系中的反常现象,如下属凌驾于上级、卑贱者僭越尊贵者等。
二、出处与用法
- 最早出处:《后汉书·杨赐传》中记载“冠履倒易,陵谷代处”,后演变为“冠履倒置”。
- 用法:主谓式结构,多作宾语或定语,含贬义色彩。例如:“明宗之于强藩……几有冠履倒置之势。”(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三、相关拓展
- 近义词:冠履倒易。
- 反义词:尊卑有序、上下有别(注:部分资料误将“敲骨吸髓”列为反义词,实为无关)。
- 例句:清代小说《醒世姻缘传》第十回批判道:“难道就大小易位,冠履倒置?”。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评论中,强调对礼制破坏、权力失衡的批评,如分析古代君臣关系或家族伦理失序的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冠履倒置
《冠履倒置》是一个成语,意为头戴冠冕,脚穿鞋履,却把它们弄倒了位置。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和仪态与其身份地位不相符合。
拆分部首和笔画:
冠(冖+冫+几)总共7画;履(尸+彳+弓+屮)总共11画;倒(亻+尸+并)总共7画。
来源:《冠履倒置》的来源可追溯到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世说新语》。其中的一则故事描述了刘宋时期的宰相范长生因为疏于整理公文,而被皇帝斥责。事后,他身穿御冠,脚踩凉鞋,倒行逆施,示众谢罪,以此表达自己的悔过之意。
繁体:冠履倒置(冠履倒置)
古时候汉字写法:冠履倒置(冠履倒置)
例句:他是个贵族子弟,却常常衣冠不整、冠履倒置,一点也不像一个有教养的人。
组词:衣冠整齐、形象得体、一丝不苟。
近义词:无礼、不合适。
反义词:得体、合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