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荭草的意思、荭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荭草的解释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达三米,全株有毛,叶子阔卵形,夏秋开花,白色或淡红色。供观赏,果实可入药。也叫水荭。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荭草》:“其茎粗如拇指,有毛。其叶大如商陆叶。色浅红成穗。秋深子成,扁如酸枣仁而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荭草(学名:Polygonum orientale)是蓼科蓼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红蓼”“水红花子”,其释义可从以下四方面阐释:

一、词义溯源

“荭”字专指该植物,《说文解字》记载:“荭,茏古也。从艸,工声。”段玉裁注:“谓红草也。”说明其命名源于植株呈现的红色特征。

二、植物学特征

茎直立,高可达3米,具节膨大特性。叶片宽卵形,长10-20厘米,基部心形;穗状花序长3-7厘米,密生粉红或白色小花,瘦果扁圆形。全株被粗毛,多生于湿地、河岸,花期6-9月。

三、药用价值

《本草拾遗》载其“主消渴,去热明目”,《中华本草》记载全草入药,性味辛平,具祛风利湿、活血止痛之效。现代研究显示种子含黄酮苷,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痢疾等症。

四、文化意象

古称“游龙”,《诗经·郑风》有“隰有游龙”之句,陆玑注:“游龙,马蓼也。”因其高大茂盛,唐宋诗词常以“红蓼”象征秋景,如白居易“秋波红蓼水”描绘水岸景观。

网络扩展解释

荭草是一种兼具观赏和药用价值的植物,其词义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一、植物学特征

  1. 科属与形态
    属蓼科蓼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粗壮,高1-3米,密被柔毛,上部多分枝;叶片宽卵形或椭圆形,长10-20厘米,边缘全缘;穗状花序呈淡红或白色,花期6-9月()。

  2. 别名
    又称狗尾巴花、东方蓼、红蓼、游龙、石龙须等(),不同地区称呼略有差异。

二、分布与生境

主要分布于中国各地(除西藏外),朝鲜、日本、俄罗斯亦有分布。野生或栽培于沟边湿地、村旁路旁,耐湿性强,常见于水边()。

三、药用价值

  1. 性味归经
    性平、味辛,归肝、脾经,有小毒()。

  2. 功效与主治
    具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清热解毒之效,常用于风湿痹痛、水肿、痢疾及风湿性关节炎()。内服需控制剂量(0.5-1两),外用可捣敷患处。

  3. 注意事项
    孕妇禁用(含毒性),且需遵医嘱使用()。

四、其他特点

果实为黑褐色瘦果,扁平近圆形,可入药();生命力顽强,适应多种环境,兼具观赏性()。

荭草既是水边生态的常见植物,也是传统中药材,应用时需注意其毒性及禁忌。

别人正在浏览...

百品味赤令穿心打埃尘贷负打脸打野鷄灯会顶门儿递训法灯旛幢锋猬封冢粉身符台櫜韬冠鸡诡谲多变谷粜孩乳回延急急如律令禁坐积数究正嫉心眷瞩沮訾客舱敛息詈诟漫灌毛茶黾窟谧静汨罗江暮古尿床子棿拟磬口赇饷弃远燃料油戎章睿识上焦少广史臣世贯势子朔涂嗣岁田则通禁突弁唯心论纤毫不爽霰雪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