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荭草的意思、荭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荭草的解释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达三米,全株有毛,叶子阔卵形,夏秋开花,白色或淡红色。供观赏,果实可入药。也叫水荭。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荭草》:“其茎粗如拇指,有毛。其叶大如商陆叶。色浅红成穗。秋深子成,扁如酸枣仁而小。”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荭草是一种兼具观赏和药用价值的植物,其词义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一、植物学特征

  1. 科属与形态
    属蓼科蓼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粗壮,高1-3米,密被柔毛,上部多分枝;叶片宽卵形或椭圆形,长10-20厘米,边缘全缘;穗状花序呈淡红或白色,花期6-9月()。

  2. 别名
    又称狗尾巴花、东方蓼、红蓼、游龙、石龙须等(),不同地区称呼略有差异。

二、分布与生境

主要分布于中国各地(除西藏外),朝鲜、日本、俄罗斯亦有分布。野生或栽培于沟边湿地、村旁路旁,耐湿性强,常见于水边()。

三、药用价值

  1. 性味归经
    性平、味辛,归肝、脾经,有小毒()。

  2. 功效与主治
    具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清热解毒之效,常用于风湿痹痛、水肿、痢疾及风湿性关节炎()。内服需控制剂量(0.5-1两),外用可捣敷患处。

  3. 注意事项
    孕妇禁用(含毒性),且需遵医嘱使用()。

四、其他特点

果实为黑褐色瘦果,扁平近圆形,可入药();生命力顽强,适应多种环境,兼具观赏性()。

荭草既是水边生态的常见植物,也是传统中药材,应用时需注意其毒性及禁忌。

网络扩展解释二

《荭草》的意思

《荭草》(hòng cǎo)是一个汉语词语,通常指的是指茅草或芦苇。这种植物生长茂盛、柔软而富有弹性。

拆分部首和笔画

《荭草》由两个部首组成:草 (cǎo) 和艹 (cǎo),共有9画。

来源

《荭草》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至乐》一文中,“言若大荭草者,必就太阳之光,浮声之影。” 意为像茅草一样,必须追随太阳之光,才能腾飞音声。

繁体

《荭草》的繁体字为「葒草」。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有所不同。《荭草》一词的古汉字写法为「烘草」。

例句

1. 阵阵微风吹拂着荭草,使整个原野显得格外生机盎然。

2. 池塘里的荭草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组词

1. 荭草地:茂盛生长荭草的地方。

2. 荭草丛:密集生长的荭草。

3. 荭草茂盛:荭草生长繁盛。

近义词

1. 茅草:与荭草指同一种植物。

2. 芦苇:与荭草指同一种植物。

反义词

无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

襃襮奔走布治草屩承筐饬责崇高疵污摧身碎首二五耦访贤飞楫匪昵分贝讽励蚹蠃翰厉怀珠韫玉溷揉箭干洁悫饥附饱扬巨楫巨眼开喷开心符刻木为吏胯骨澜浪羸兵丽轨龙邸媒媾幂零木解袍杖慓轻匹嫡青雨勤勩鼽嚏坵墟跧居睿慈蕤绥三浣杉鷄盛平神鹰蛇祖酥汤探戈土古鲀形目婉容响钞襄样节度闲言语遐徵携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