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敛息的意思、敛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敛息的解释

(1).屏住气息。 唐 高彦休 《唐阙史·韦进士见亡妓》:“ 韦 洁服敛息,一稟其诲。”

(2).犹敛迹。 清 刘大櫆 《送孙黟县改官凤阳序》:“﹝ 孙侯 ﹞为巡缉,往往发其筐篋,出其赃私,故枹鼓不鸣,而羣姦敛息。”

(3).收敛。 高歌 《人道主义的失败》:“他的一篇篇文字和一举一动,都有使人倾倒的魔力,就是恃才傲物的人儿,见了他,也不由得不敛息光芒。”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敛息”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含义和用法:

一、基本释义

  1. 屏住气息
    指因紧张、专注或敬畏而暂时停止呼吸。
    例句:

    • “他屏气敛息,盯着水面下的动静。”
    • 唐代高彦休《唐阙史》记载:“韦洁服敛息,一禀其诲。”
  2. 犹敛迹
    表示收敛行踪或行为,避免引人注意。
    例句:

    • 清代刘大櫆提到:“群奸敛息,枹鼓不鸣。”
  3. 收敛
    可指性格、光芒、情绪等的节制或内敛。
    例句:

    • “恃才傲物者见了他,也不由敛息光芒。”

二、语境与用法


三、近义词与关联词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用例和现代词典定义,可通过来源链接查看完整例句及出处。

网络扩展解释二

敛息

敛息是一个常用的动词,意思是停止或减弱一种活动或现象。它可以用来形容人体的呼吸、心跳等生理活动的减缓,也可以表示风、水声等声音的平息,以及情感、行为的收敛、缓和。

拆分部首和笔画

敛字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攴(bō)和心(xīn),拆开之后有19个笔画。

来源

敛字的来源较为复杂,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篆书,由于篆曰“二四六”特点突出,早期篆书将“二四六”归列于“二十六按位备考”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篆书逐渐演变成魏晋的隶书,敛字的书写形态也发生了变化。

繁体

敛字在繁体中通常保持不变,仍然是「敛」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敛字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例如在《说文解字》中的写法为「廉手戈」,「廉」意为整洁、纯净,「手」象征着动作,「戈」代表兵器。由此可见,古人认为注意自己的动作,尤其是在战争中减缓冲动,是一种美德。

例句

1. 在静寂的森林中,我敏锐地听到了微风在树上吹过的声音,随即风声逐渐敛息。

2. 面对困境,我们要学会敛息退思,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组词

1. 敛财:指藏匿或囤积财富。

2. 敛容:指收敛面容,表现出内敛、沉稳的态度。

近义词

收敛、缩减、消减

反义词

扩张、扩大、放松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