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田则的意思、田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田则的解释

旧时评订农田等级的准则。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四:“最低薄者或二亩三亩方折一亩,有五亩七亩折一亩者,若 青浦 分自二县者,田则科则,悉仍其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田则”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其核心含义是指关于农田管理、土地划分或赋税征收的规章、法则或标准。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农田的法则或标准

    指古代管理农田、划分土地等级、规定耕作方法或征收赋税的具体规章。

    《周礼·地官·大司徒》 记载:“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其中“任土事”即涉及土地分级管理的“田则”雏形。

  2. 土地赋税的准则

    特指按土地质量等级制定赋税标准的制度。如《文献通考·田赋考》提到古代按田亩肥瘠分等征税,称为“田则”。


二、字义分解


三、历史背景与功能

古代“田则”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工具,其作用包括:

  1. 土地分级:按肥力、位置将田分为上、中、下三等(如《禹贡》中的“九等田”),作为征税依据。
  2. 赋税公平:通过差异化征税调节负担,避免贫瘠土地税赋过重(如唐代“租庸调制”)。
  3. 农业指导:规定轮作、灌溉等耕作规范,见于《齐民要术》等农书。

四、典籍用例

  1. 《周礼·地官·大司徒》:

    “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沟之,以其室数制之。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

    此处的土地分类制度即属“田则”范畴。

  2. 《明史·食货志》:

    “凡田以近郭为上地,迤远为中地、下地。五尺为步,步二百为亩……亩税六升。”

    明确记载按地理位置划分土地等级并征税的“田则”。


五、现代关联

“田则”概念在当代土地管理政策中仍有延续,如耕地分等定级、农业补贴标准等,体现古代制度对土地资源科学化管理的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来源:

  1. 《周礼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文献通考》《明史》(中华书局“二十四史”校订本)
  3.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4.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中国农学史》(科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田则”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田则”指旧时评订农田等级的准则,主要用于古代农耕社会中对土地质量、产量等进行分类的标准。

历史背景与文献记载

  1. 功能:通过划分农田等级,确定赋税、地租等经济政策依据。例如明代范濂《云间据目抄》提到,土地贫瘠处需多亩折算一亩,而青浦地区沿用旧制,体现“田则”的实际应用。
  2. 例句:
    • “最低薄者或二亩三亩方折一亩”(《云间据目抄》),说明根据田则调整土地面积。
    • 台风后“农田则变成了一片汪洋”,间接反映农田等级与灾害影响的关系。

近义词与相关概念

“田则”是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规范,既体现土地管理智慧,也反映赋税制度的复杂性。需结合具体历史文献(如明代地方志)进一步探究其细节。

别人正在浏览...

痷婪鲍舍秉钧衡乘高决水惩劝抽取垂纶丛冢村鄙德牧钓游之地笃新怠旧发屋风柯凤匏风气扶危济急光曜桂花鬼幽胡编乱造魂鉴活受髻宝金盐济人利物眷赉口含天宪刳剡毛铁马扎子谧安眄眄螟螣内间毗奉拼凑恰正绮幕亲强禽妆期愿软乎乎身名两泰伸诉蚀剥时丰谁个蜀菊说夫四膏思情脱泥突梯滑稽苇带錗鏆慰诲伪装小步蝎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