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荭草的意思、荭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荭草的解釋

一年生草本植物。莖高達三米,全株有毛,葉子闊卵形,夏秋開花,白色或淡紅色。供觀賞,果實可入藥。也叫水荭。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荭草》:“其莖粗如拇指,有毛。其葉大如商陸葉。色淺紅成穗。秋深子成,扁如酸棗仁而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荭草(學名:Polygonum orientale)是蓼科蓼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稱“紅蓼”“水紅花子”,其釋義可從以下四方面闡釋:

一、詞義溯源

“荭”字專指該植物,《說文解字》記載:“荭,茏古也。從艸,工聲。”段玉裁注:“謂紅草也。”說明其命名源于植株呈現的紅色特征。

二、植物學特征

莖直立,高可達3米,具節膨大特性。葉片寬卵形,長10-20厘米,基部心形;穗狀花序長3-7厘米,密生粉紅或白色小花,瘦果扁圓形。全株被粗毛,多生于濕地、河岸,花期6-9月。

三、藥用價值

《本草拾遺》載其“主消渴,去熱明目”,《中華本草》記載全草入藥,性味辛平,具祛風利濕、活血止痛之效。現代研究顯示種子含黃酮苷,可用于治療風濕痹痛、痢疾等症。

四、文化意象

古稱“遊龍”,《詩經·鄭風》有“隰有遊龍”之句,陸玑注:“遊龍,馬蓼也。”因其高大茂盛,唐宋詩詞常以“紅蓼”象征秋景,如白居易“秋波紅蓼水”描繪水岸景觀。

網絡擴展解釋

荭草是一種兼具觀賞和藥用價值的植物,其詞義可從以下維度解析:

一、植物學特征

  1. 科屬與形态
    屬蓼科蓼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粗壯,高1-3米,密被柔毛,上部多分枝;葉片寬卵形或橢圓形,長10-20厘米,邊緣全緣;穗狀花序呈淡紅或白色,花期6-9月()。

  2. 别名
    又稱狗尾巴花、東方蓼、紅蓼、遊龍、石龍須等(),不同地區稱呼略有差異。

二、分布與生境

主要分布于中國各地(除西藏外),朝鮮、日本、俄羅斯亦有分布。野生或栽培于溝邊濕地、村旁路旁,耐濕性強,常見于水邊()。

三、藥用價值

  1. 性味歸經
    性平、味辛,歸肝、脾經,有小毒()。

  2. 功效與主治
    具祛風除濕、活血止痛、清熱解毒之效,常用于風濕痹痛、水腫、痢疾及風濕性關節炎()。内服需控制劑量(0.5-1兩),外用可搗敷患處。

  3. 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含毒性),且需遵醫囑使用()。

四、其他特點

果實為黑褐色瘦果,扁平近圓形,可入藥();生命力頑強,適應多種環境,兼具觀賞性()。

荭草既是水邊生态的常見植物,也是傳統中藥材,應用時需注意其毒性及禁忌。

别人正在浏覽...

百全計徧謝便妍博引采茶歌澄幽辰駕赤旱除免調格鬥訟多嫌房帖膚受之訴高耿高髻高架路貢祭鼓院海獸荒芒家計夾脊梁甲紮夾纻棘叢極貌廐人救守畿尉橛株駒郡合剀摯阬谷冷坐廉靜栗木麟服陵物龍騰虎嘯婁金泥菩薩過江拍滿攀鴻抨擊豈安卻奁雀眼曲業神襟石志水脈四國悚栗歲報索償韋鞲僞議響鈔相思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