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积数的意思、积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积数的解释

(1).累计的数目或数量。《汉书·天文志》:“凡天文在图籍昭昭可知者,经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国官宫物类之象。”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是盐一斤,官糶得钱名为三十,其实斤多得二十八,少得二十六文,折长补短,每斤收钱不过二十六七,百姓折长补短,每斤用钱三十四,则是公私之閒每斤常失七八文也。下不及百姓,上不归官家,积数至多,不可遽筭。” 宋 徐铉 《筠州刺史林廷皓责授制》:“侵渔公帑,积数且多,干犯詔条,为罪不一。”

(2).指算术上二数相乘的得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积数"在汉语词典中的核心含义是指通过累计或相乘而得到的数值结果。它强调数量经过叠加、聚合或乘法运算后的总和。具体释义可参考以下权威来源:

  1. 《汉语大词典》

    将"积数"解释为"累计的数目"。该词典由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编纂,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汉语词典之一。其定义明确指出"积数"是数量累加后的结果,适用于统计、会计等需要汇总的场景。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积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乘所得的数",即数学中的乘积(如 3 × 5 = 15 中,15 是积数)。此释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商务印书馆出版,是普通话词汇规范的权威依据,凸显了其数学运算属性。

  3. 《辞海》(第七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补充了"积数"在传统语境中的用法,指长期积累的数量,如"积年之储"。这一释义体现了该词在描述时间维度上持续累积的概念。


综合释义与典型应用场景

核心词义

"积数"本质指通过加法累计或乘法运算得到的总量,兼具"累计总和"与"乘积结果"双重含义。

应用场景细分

  1. 数学运算

    乘法运算的得数称为积数,例如:

    $$6 times 7 = 42$$

    式中 42 为积数,是数学学科的基础术语。

  2. 财务与统计

    指账目、数据的累计总和,如"年度销售积数达百万",强调时间跨度内的总量聚合。

  3. 传统文献用例

    古籍中常见"积年累月""积数之效"等表述,侧重长期积累形成的规模(如《汉书·食货志》载仓储积数)。


词源与构词解析


注:因未检索到可公开访问的权威词典在线条目,本文释义依据纸质版《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的学术定义综合整理。建议读者查阅实体词典或通过图书馆数据库获取原始出处。

网络扩展解释

“积数”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使用场景不同有所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累计的数量
    指通过时间或事件积累而成的数目,常用于描述历史数据或统计结果。例如:
    《汉书·天文志》中提到“积数七百八十三星”,即累计的星体数量()。

  2. 算术中的乘积
    数学中特指两数相乘的结果。例如:
    “$3 times 4=12$”,12即为3和4的积数( )。


二、扩展含义与应用场景

  1. 数学中的奇合数
    指能分解为多个素数乘积的奇数,如$9=3times3$,这类数被称为“积数”或“奇合数”( )。

  2. 金融领域的利息计算
    在银行业务中,活期存款的“积数”指每日账户余额的累计总和,用于计算利息,公式为:
    $$ text{利息} = sum (text{积数} times text{日利率}) $$
    ( )

  3. 文学与历史文献
    古代文献中常以“积数”描述天文、地理等领域的累计数值。例如《汉书》中统计星体数量()。


三、总结

“积数”的核心含义是“累积或相乘的结果”,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数学和金融领域属于专业用法,日常交流中多指算术乘积或累计数量。

别人正在浏览...

阿里山白冢伯伦七辈不夷不惠彩艳楚豆倒账定场鼎辅动词斗攒断虀画粥放想返里辐凑阁主宫阙鼓步故例故作端庄含露回膓麾之即去建首燋烁酵粥空法掠治利嘴漫味呒没米麦南征凝厚平门甓社青室曲曲弯弯然顶软和和鋭气赏立诛必栅孔神州华胄仕禄使性傍气首摄死牢汤武条循惕伏桐华烟统纪通中吞舟是漏王化相迹向若小碎写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