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合食的意思、合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合食的解释

(1).犹合祭。《公羊传·文公二年》:“其合祭奈何?毁庙之主,陈於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於大祖。”《新唐书·礼乐志三》:“禘、祫,大祭也。祫以昭穆合食於太祖。” 宋 曾巩 《为人后议》:“夫所谓收族者,记称与族人合食,序以昭穆,别以礼义之类。”参见“ 合祭 ”。

(2).同炊。谓不分家。 汉 焦赣 《易林·睽之姤》:“二人同室,兄弟合食,和乐相好,各得所欲。” 明 宋濂 《郑都事墓志铭》:“其家自 宋 南渡初即合食为义门,迄今已歷十世。”

(3).同时受享几处食邑。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 冀 合食四县,赏赐皆如 霍光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合食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展开:

  1. 共同进餐

    指多人共享食物的行为,常见于家庭或团体场景。例如《礼记·内则》中记载“父子皆异宫,昧爽而朝,慈以旨甘,日出而退,各从其事,日入而夕,慈以旨甘,合食于燕寝”,描述家族成员共同用餐的情景。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强调饮食文化的共享性,如“节日期间,全家合食团圆饭”。

  2. 祭祀礼仪

    古代宗法制度中,合食特指将多位祖先神主合并供奉的祭祀形式。《宋史·礼志》提到“祫祭以冬十月,合食于太庙”,指代帝王将历代先祖集中祭祀的仪式。此用法突显古代礼制中对血缘延续的重视。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中国古代礼仪辞典》(中华书局,2014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合食”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种含义,不同语境下释义有所差异:

  1. 合祭(祭祀仪式)
    指将祖先或神主的牌位集中在大祖庙中共同祭祀。例如《公羊传·文公二年》记载:“毁庙之主,陈於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於大祖。”。宋代曾巩的《为人后议》也提到“与族人合食”,即通过祭祀活动凝聚宗族。

  2. 同炊(家族共居)
    表示家族成员共同生活、不分家的状态。汉代焦赣的《易林·睽之姤》描述:“兄弟合食,和乐相好”,明代宋濂《郑都事墓志铭》记载某家族自南宋起“合食为义门”,延续十世未分家。

  3. 共享食邑(古代封赏制度)
    指受封者同时享有多个封地的赋税收益。如《后汉纪·桓帝纪》提到权臣梁冀“合食四县”,即同时受享四县食邑,类比汉代霍光的待遇。

补充说明: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古代礼仪制度中,现代汉语使用较少。具体释义需结合上下文,尤其是涉及祭祀、家族制度或封赏时,需注意区分。

别人正在浏览...

百思不得其解百闻不贬斥不遇赤郭淡而无味悼怆达天订金东吴招亲,弄假成真敦方额定功率恶心烦发檗番僞沸洋洋焚林佛事覆荫圪蛋桂兔横尸何由桓圭荒余滑贼翦鲸健强结昏街檐蹐跼津途吉象箕坐举步如飞枯矾馈线两本位制六义附庸聋喑垄种羊麻笺媚气鸣鼍镆干内卿烹锻屏幅秋毫见捐权辞染素上详事魔食菜双蛇双薪书筴思服抬举闱门详刑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