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书策 ”。
"书筴"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文献载体的复合词,其核心意义可通过以下四个维度解析:
一、字源构成 "书"本义为书写,《说文解字》释作"箸也",指文字记录行为。"筴"通"策",《礼记·曲礼》郑玄注"策,编简也",指竹木制成的简册。二字组合形成"文字载体"的复合概念,此释义见《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1347页。
二、形制演变 先秦时期特指竹简编连的典籍,《史记·孔子世家》载"读《易》,韦编三绝"即指此类文献载体。汉代《论衡·量知篇》记载"截竹为简,破以为牒"的制作工艺,印证其物理形态特征。这种形制演变可参考《简帛文献学通论》(中华书局,2006)第三章。
三、功能延伸 词义发展包含三重内涵:
四、现代转化 随着载体变革,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鲜用,但在古籍整理、考古研究领域仍具专业价值。《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等出土文献的整理报告仍沿用此术语指代简牍实物,参见《文物》2001年第5期相关考古报告。
注: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辞源》《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例证采自先秦两汉经典文献及现代考古研究成果,完整考据可查阅各参考来源原始文献。
“书筴”是一个较为少见的古汉语词汇,其基本含义可以从以下角度理解:
字义解析
相关延伸词汇
需注意与以下易混淆词汇区分: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或学术讨论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进一步分析其含义。
如需更详细的古代用例或权威解释,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汉典网(来源1)。
败行宝所辩察表左碧山察眉侈物齿壮槌提除了...以外大辩不言黛文亸避多瘿多种多样鹅梨泛濆梵事泛灧夫男刮摩关圣贤很鸷糊裱恢宏大度火妻灰子加人一等诘戎靖康之变静凝酒困究微畿尉钧权宽留刳脔辽薓林岸临纸流涎眉头一展,计上心来面形秣马利兵慕志裊袅逆遣强词夺正巧不可阶庆室融融瑞芽山颓木坏食禄失众守终姝艳素湍桃片文戏细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