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鸣鼍的意思、鸣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鸣鼍的解释

(1).鼍鼓的响声。 唐 薛能 《吴姬》诗之八:“楼臺重叠满天云,殷殷鸣鼉世上闻。” 宋 范仲淹 《同年魏介之会上作》诗:“闲上碧江游画鷁,醉留红袖舞鸣鼉。”

(2).敲击鼍鼓。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饮论》:“醉得意,宜艳唱,宣其和也;醉将离,宜鸣鼉,壮其神也。” 宋 黄庭坚 《寄袁守廖南卿》诗:“少得曲肱成梦蝶,不堪衙吏报鸣鼉。”

(3).鼍鼓。《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僕射即令整理队伍,排比兵戈,展旗帜,动鸣鼉,纵八阵,骋英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鸣鼍"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典文学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与文献用例两个维度解析。

一、词义解析 "鸣"指发声,《说文解字》释为"鸟声",后引申为动物或器物发出声响;"鼍"即扬子鳄,古称鼍龙,《礼记·月令》记载"季夏之月,伐蛟取鼍"。二字组合后,"鸣鼍"特指鼍类动物发出的鸣叫声,亦指用鼍皮蒙制的鼓所发出的声响,如《诗经·大雅》有"鼍鼓逢逢"的记载。

二、文献用例

  1. 自然声响象征:李白《襄阳歌》"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中,司马贞索隐引晋灼曰"鼍鸣如桴鼓",借鼍声烘托宴饮氛围。
  2. 军事信号工具:《旧唐书·音乐志》载"鼍鼓声壮,所以厉士众",说明古代军队使用鼍皮鼓作为战鼓。

三、文化意象 该词在诗词中常作为声景元素存在,既表现江畔夜色的生物动态,如陆游《入蜀记》"夜闻舟人鸣鼍",又承载着礼乐制度的物质记忆,如《隋书·音乐志》详录鼍鼓在雅乐中的使用规制。其语义演变体现了汉语词汇从具象指称到文学意象的升华过程。

网络扩展解释

“鸣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

    • 字面解释:指“鼍鼓的响声”或“敲击鼍鼓的动作”。
    • 延伸含义:也代指“鼍鼓”本身(一种用鳄鱼皮制作的鼓)。
  2. 引证与用法

    • 在唐诗宋词中,常以“鸣鼍”形容盛大或壮观的场景。例如:
      • 唐代薛能《吴姬》诗:“楼臺重叠满天云,殷殷鸣鼉世上闻”,描绘鼓声震动天地的景象。
      • 宋代范仲淹《同年魏介之会上作》中“醉留红袖舞鸣鼉”,借鼓声烘托宴会氛围。
  3. 文化背景

    • 鼍(即扬子鳄)皮制鼓是古代礼乐的重要器物,多用于祭祀、庆典或军事场合,“鸣鼍”常与庄严、恢弘的意境关联。
  4. 出处与演变

    •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后世文人多沿用其诗意表达,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仅见于古典文学研究或特定修辞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中的用法,可参考古籍《全唐诗》或《宋词选注》等权威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分饱和点拔摋北宫子别自蝉鬟廛里辰汉邨墟掉舌东陵侯逗嚷发抒風長風輕雲淡佛佛符勅复活节肤学抚膺槁骨恭密豪侠红妆挥泪会胜伽利略骥骏禁末近俗疾言怒色集萤决赛控名责实蜡日聋瞽旅寄米盐博辩目交心通拏闾品章蕲艾谴讶齐楚切叹勤动青毡故物钦和启奏散食晱艳省径赦事诛意树同拔异琐姿讬疾卫水温顺仙毫枭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