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何由的意思、何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何由的解释

亦作“ 何繇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沉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何由”是一个典型的文言疑问词组,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书面语或仿古语境。其详细含义和用法可以从汉语词典角度解释如下:

一、核心含义

“何由”由疑问代词“何”(什么、为什么)与介词/动词“由”(经由、由于)组合而成,主要表达对原因、途径、方式或条件的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怎么”“从哪儿”“凭什么”等。它强调对行为依据或事理根源的探究。

二、具体用法分析

  1. 询问原因或理由

    指对某事发生根源的追问。

    “何由知吾可也?”(《孟子·梁惠王上》)

    凭什么知道我可以呢?

    → 此处强调判断的依据来源 。

  2. 询问方式或途径

    指对实现目标的方法或渠道的疑问。

    “长路关山,何由自达?”(《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路途遥远关山阻隔,如何能够到达?

    → 侧重达成目的的手段 。

  3. 表反问或否定

    在反问句中强化否定含义,意为“无法”“不可能”。

    “若不改图,危亡何由可救?”(《晋书》)

    若不改变策略,危亡局面怎能挽救?

    → 隐含“无法挽救”的结论 。

三、语法结构与演变

四、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五、典型文献例证

  1. 《诗经·王风·黍离》:“悠悠苍天,此何由人哉?”

    质问天命安排的缘由

  2. 《史记·项羽本纪》:“何由知吾军虚实?”

    追问信息获取的途径

“何由”是文言中多功能疑问词组,其语义核心始终围绕“原因追溯”与“方式探究”,现代使用需结合语境理解其书面化表达意图。

网络扩展解释

“何由”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常见于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1. 从何处/以什么途径
    表示对事物来源或方法的疑问。
    :“仆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王褒《四子讲德论》)

  2. 怎能/怎么可能
    表达对某种情况实现的质疑。
    :“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宋书·沈庆之传》)

  3. 因何/为什么
    询问原因或逻辑关系。
    :“怪厚薄何从而生?哀乐何由而至?”(刘琨《答卢谌诗》)


使用场景与延伸


补充说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具体出处,可参考《楚辞》《宋书》等古籍,或通过查字典等工具书进一步查阅。

别人正在浏览...

爱别离苦班超不着不终常材朝乌吃讷祠祷打筋斗定谳沌沌浑浑奋然浮嚣附质盖头换面佹得佹失濩泚葭蕟囏困径便警切久怀开阃跨制兰鹢连璧贲临缭缭俪裁厘卡里行笼篰落想满员没正条门墩儚僜鸣葭偏特潎洌贫悭千恩万谢穹阊呿嗟阒灭桡法圣节设移奢纵食菜事魔十滴水水轮发电机顺羽恬澹挑食统舱婐划汙劣狎邪游谢纸新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