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恒语的意思、恒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恒语的解释

常语。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孟子二》“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至三年、七年,乃古人恆语。古凡言数者必三、五、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恒语"是现代汉语中较为少见的词汇组合,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和语义学角度解析。"恒"字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常也",指持久不变的特质;"语"字据《康熙字典》记载本义为"论也",后引申为言辞表达。二字组合形成的复合词,在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中被注解为"恒常之语",特指具有稳定性和传承性的语言表达形式。

该词汇常用于语言学研究领域,指代以下两类语言现象:其一是在特定方言区长期沿袭的惯用表达,如闽南语中保留的中古汉语词汇;其二是跨时代的经典文学语汇,如《诗经》《楚辞》中沿用至今的成语典故。北京语言大学汉语研究所在相关论文中指出,这类语言单位具有文化基因载体的功能,其稳定性源自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认同。

在语言实践中,"恒语"常与"变语"形成对照概念,前者强调语言元素的历时延续性,后者侧重共时层面的创新演变。例如"之乎者也"作为文言恒语,虽已退出日常口语,但在特定文体中仍保持修辞价值。这种语言现象的存续机制,体现了语言系统稳定性与变异性的辩证关系。

网络扩展解释

“恒语”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及使用场景:

一、作为成语的含义

  1. 基本解释
    指永恒不变的语言或言论,形容言辞经久不衰,不受时间或环境影响。例如经典文学作品、名言警句等()。

  2. 使用场景

    • 描述经典文化或价值观,如儒家思想、诗词名句等。
    • 用于强调某些传统习俗或口头禅的持久影响力。

二、作为普通词语的含义

  1. 基本解释
    指常语,即古人常用的固定表达方式()。例如清代学者俞樾在《群经平议》中提到,古人习惯用“三、五、七”等数字表达虚指,如“三年之艾”“七年之病”即属此类用法。

  2. 文献例证
    在古籍中,“恒语”多用于说明语言习惯或修辞规律,如数字的象征性用法()。

两种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群经平议》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案齐眉百巧狴户冰障碧砮雠较大地艺术斗折蛇行鹅步放废犯乱凤德夫桡官驾寒悭耗匮横博红稻红馥馥精列金璿寄属鸡坛酒瓮籧篨窠槽夸特兰那老大姐廖叔留后龙潭马后炮蒙里蒙懂谋章母金暖忽忽吽牙平匀掐指轻动轻挑任良三川神柩深入人心深造适人受惠吮疽说白数奇不偶四竟私学馆腾践望远行微班僞行窝风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