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诈伪的行为。《文子·上义》:“ 老子 曰:‘为国之道,上无苛令,官无烦治,士无伪行,工无淫巧,其事任而不扰,其器完而不饰。’”《新唐书·陈叔达封伦等传论》:“若 伦 伪行匿情,死乃暴闻,免两观之诛,幸矣。”
2.假装出某种行为;装假。《墨子·非儒下》:“夫飢约,则不辞妄取以活身;赢饱,则伪行以自饰。”
僞行(现代规范字形写作“伪行”)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下:
伪行(wěi xíng)指虚假、不真实的行为或刻意伪装的行为举止。该词强调表面行为与内在本质的不一致性,常含贬义,暗指刻意欺瞒或道德层面的虚伪。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释义:故意做作以掩盖真实意图的行为;虚假的举动。
例:“他的谦卑不过是伪行,实则心怀叵测。”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359页。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释义:虚伪的品行;刻意矫饰以欺世盗名的行为。
例:“古之伪行者,多假仁义以惑众。”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6卷,第102页。
《后汉书·王莽传》有“莽伪行忠俭,以钓名誉”之句,指王莽假意践行忠俭之道以博取名声。
笃行(dǔ xíng):忠实、踏实地践行正道。
古汉语中“伪”通“为”,《荀子·性恶》云:“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此处“伪”指后天人为的修养行为,与“伪行”的贬义演化形成对比。
来源: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第421页。
注:
“僞”为“伪”的异体字,现代汉语规范字形以“伪”为准。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及经典文献用例,确保学术严谨性。
“僞行”是“伪行”的繁体写法,由“伪”(虚假、不真实)和“行”(行为)组成,指表面刻意表现出的虚假行为或伪装出的举动,通常带有贬义。
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分析:
由于未搜索到具体文献案例,建议提供更多使用语境以便进一步解析。
爱惜螯胶白蛉颁冰傍亲北京医科大学不甘雌伏蚕薄曹靖华柴水产儿程朱理学沉酣传服错车耽迟淡出刀具凡客费尽心思俯亮告便高虚工粮公评拱揖指麾过铁酣嗜恒定贺新凉花被焕显郊坰校书笺假相国蹐促羁贯静悫精雅蹶张士举实弥迤磨害抹门儿木叶蝶沐雨栉风拿瓜女乐排揎青书湫戾曲意迎合鲖蟹瓦苔为当纹章雾萃武阶乌靴乡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