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川的意思、三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川的解释

(1).三条河流的合称,所指不一。(1) 西周 以 泾 、 渭 、 洛 为三川。《国语·周语上》:“ 幽王 二年, 西周 三川皆震。” 韦昭 注:“三川, 涇 、 渭 、 洛 ,出於 岐山 。”(2) 东周 以 河 、 洛 、 伊 为三川。《战国策·秦策一》:“亲 魏 善 楚 ,下兵三川。”《文选·鲍照〈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有 河 、 洛 、 伊 ,故曰三川。”

(2).指洛阳。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阳》诗:“前登 阳城 路,日夕望三川。” 唐 王维 《送韦大夫东京留守》诗:“云旗蔽三川,画角发龙吟。” 赵殿成 注:“《史记》索隐:三川,今 洛阳 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川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历史地理名词,主要包含以下四层解释:

一、自然地理概念

三川最初指三条河流的合称。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周时期特指泾水、渭水、洛水三条黄河支流,三水交汇于关中平原,形成重要灌溉系统。《水经注》补充说明,战国时期秦国将伊水、洛水、黄河并称三川,此区域因水网密布成为军事要地。

二、行政区划名称

秦朝实行郡县制时,将韩国的伊水、洛水、黄河流域设为三川郡,郡治洛阳,管辖范围涵盖今河南省黄河两岸地区,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明确记载该建制。唐代武德元年(618年)改称三川县,治所在今陕西富平县境内,据《旧唐书·地理志》载,此建制延续至元朝初年。

三、文化意象延伸

在文学作品中,三川常作为地域象征出现。杜甫《秋兴八首》以“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描绘三川地貌,柳宗元《钴鉧潭记》则用“三川气象”形容山水交融的壮丽景观。道教典籍《云笈七签》更将三川引申为“天地人三才之川渎”,赋予哲学内涵。

四、现代地名遗存

当代四川省的雅安、乐山、眉山三市因青衣江、大渡河、岷江穿境而过,民间仍保留“川西三川”的别称,该用法被收录于《中国地名大辞典》。河南省洛阳市王城公园内立有“三川遗址”碑刻,佐证其历史渊源。

网络扩展解释

“三川”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多种解释,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1. 地理概念的三条河流

    • 西周时期:指泾河、渭河、洛河(出自岐山),《国语》记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即这三条河流发生地震。
    • 东周时期:演变为黄河、洛河、伊河,如《战国策》中“下兵三川”即指此区域。
  2. 地名的代称

    • 指洛阳地区:因河、洛、伊三川流经,战国后常以“三川”代指洛阳。例如南朝颜延之诗句“日夕望三川”,唐代王维“云旗蔽三川”均指洛阳。
    • 行政区域:秦设三川郡,辖今河南黄河以南、北汝河上游等地,汉初改为河南郡。
  3. 其他引申含义

    • 现代用法:部分资料将长江、黄河、淮河并称三川(此说法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
    • 人名寓意:作名字时,“三”象征坚定智慧,“川”喻指清阔豪迈,整体寓意品行高尚、运势亨通。

历史文献中的“三川”需结合时代背景判断具体指代,西周至东周从泾渭洛转向河洛伊,并衍生为洛阳及周边行政区域的名称。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国语》《战国策》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摺子饱含背臣北人不着意缠緜缱绻尘羁池镜赤文冲陈厨兵疵诟跐牙裂嘴爨本锉末当耳旁风蹈矩风驰云卷干匿公侯顾讬好笑红潮黄鼠奂若火兵建构贱骨牋劄接三连四金眸僦车驹谷俊力狙觑苛禁空域滥恶炼气乱葬岗子弥弥明王墨蒙喃喃细语盘量钱卜秋赛水垢熟门熟路说千道万所为苏台谈霏唐风淘真外奸围击婺剧享亭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