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碧砮的意思、碧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碧砮的解释

可制箭头的碧玉。《文选·左思<蜀都赋>》:“其中则有青珠、黄环、碧砮、芒消。” 张铣 注:“碧砮,碧玉;可为矢鏃。”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文鉞碧砮之琛,奇干善芳之赋。” 南朝 梁简文帝 《大6*法颂》序:“金鳞铁面,贡碧砮之賝;航海梯山,奉白环之使。” 唐 王维 《送高判官从军赴河西序》:“膺腾白波,骤输碧砮之贡;腹阻赤坂,传致紫琥之深。”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碧砮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碧砮(bì nú)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古籍记载及文化内涵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源释义

  1. 本义指青绿色的玉石,引申为青绿色。《说文解字》释:“碧,石之青美者。” 如“碧玉”“碧空”均表颜色或质地纯净。

  2. 指可制箭镞的石头。《说文解字》注:“砮,石可以为矢镞。” 《尚书·禹贡》载“砺砥砮丹”,孔颖达疏:“砮者,中矢镞之用。”

组合义:指一种青绿色的坚硬石材,古代用于制作箭镞。


二、古籍文献用例

  1. 《后汉书·东夷传》

    记载挹娄(古东北部落)地出“青石为镞”,即碧砮,印证其作为箭镞原料的实用性。

  2. 《吉林外纪·物产》

    明确提及“碧砮”为肃慎氏(满族先祖)进贡周王的贡品,凸显其稀有性与军事价值。


三、文化内涵

碧砮在古代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


参考文献

  1. 《说文解字》(汉·许慎),来源:中华古籍库
  2. 《尚书正义》(唐·孔颖达),来源:国学导航
  3. 《后汉书·东夷列传》(南朝宋·范晔),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4. 《吉林外纪·卷七》(清·萨英额),来源:中国方志库

网络扩展解释

“碧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读音为bìnú,具体释义如下:


基本解释

碧砮指可制箭头的碧玉,属于玉石类材质,常用于古代兵器或装饰品制作。


详细释义

  1. 字义与用途

    • “碧”指青绿色的玉石,“砮”本义为可制箭头的石材,合称“碧砮”即青绿色、可用于制作箭镞的玉石。这类玉石兼具实用性与珍贵性,常用于军事或礼仪器物。
  2. 文献出处

    • 最早见于《文选·左思〈蜀都赋〉》:“其中则有青珠、黄环、碧砮、芒消。”张铣注:“碧砮,碧玉;可为矢镞。”
    • 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亦提及:“文钺碧砮之琛,奇干善芳之赋。”
  3. 文化与象征

    • 碧砮常与“文钺”“善芳”等并列,象征珍贵贡品或珍宝,反映古代对玉石材质的重视,兼具武器实用价值与礼器文化意义。

现代使用

该词属生僻古语,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出现在研究古代文献、文物或文学赏析的语境中。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文选》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悲纨扇不堪设想赤旱村坊错落蹙迫当即道布大失所望低卬短裤短言费解祴夏跟夫归谊华镳荟集奬赉笺纹醮火即或鸡尖经承经程金钟儿蓝藻乐祸不悛凉面辽缅犂曙六队鹿卢蛮触灭亲墨客骚人墨水幕位难道说怒涨骞翮轻寒穷覈区畔去思桡沮弱劣僧戒杀伐声势浩大射像止啼诗伯事伦收吏嗣统所生探究坦遂跎蹉婉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