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蘅皋的意思、蘅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蘅皋的解释

亦作“蘅皐”。长有香草的沼泽。《文选·曹植<洛神赋>》:“尔迺税驾乎蘅皋,秣駟乎芝田。” 刘良 注:“蘅皋,香草之泽也。” 宋 张孝祥 《满江红》词:“秋满蘅皋,烟芜外、 吴 山歷歷。” 明 无名氏 《赠书记·甘逐携书》:“碧云冉冉蘅皋暮,綵笔空题断肠句,试问閒愁知几许。” 清 龚自珍 《莺啼序》词:“悄凝盼十里蘅皋,多少心期伤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蘅皋是汉语文学中具有特殊意象的复合词,由"蘅"和"皋"两个单字构成。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蘅"指杜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代多用作香草代称,常见于《楚辞》等先秦文献;"皋"意为水边高地,语出《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辞源》将"蘅皋"合并解释为"长满香草的水岸",特指文人雅士寄情山水之地。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曹植《洛神赋》"尔乃税驾乎蘅皋",唐代李善注《文选》时引《淮南子》"蛟龙伏寝于渊,而卵剖于陵",佐证了水岸相连的地理特征。宋代《广韵》记载"皋"字古音为"古劳切",与"高"同源,印证其指代高地的本义。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特别指出杜蘅"叶似葵而有香",说明植物特性与文学意象的关联。

在现代语言研究中,《古代汉语词典》强调"蘅皋"承载着三重文化内涵:地理空间的临水特征、植物意象的芬芳特质、文人隐逸的精神寄托。这种组合使其成为古代诗词中象征理想栖居地的典型意象,如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虽未直用"蘅皋"二字,却延续了同类意象的审美传统。

网络扩展解释

“蘅皋”是一个古典文学中的意象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析:

词义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生长香草的水边高地或沼泽。“蘅”为香草名(如杜蘅),“皋”指水边高地或沼泽。不同文献中或强调“水边高地”,或描述为“沼泽”,但核心均与香草、水域相关。

  2. 文学意象
    常用于诗词中营造清幽、芳洁的意境,如贺铸《青玉案》中“飞云冉冉蘅皋暮”,以蘅皋为背景烘托愁思。

出处与引用

用法示例

“蘅皋”是融合自然景物与文人情感的古典意象,既可实指香草丛生的水畔,亦可虚化为诗境中的唯美场景。其出处多与魏晋至宋代的文学作品相关,常见于表达闲愁、孤寂等情感。

别人正在浏览...

阿姑婆哀怜摆钟鸨姏把醆悲端北魏背运编演尘颜赤狄炊养春仗得马失马钓线低搭杜若翻倒干瘠根引工期钩汲关隘贯战果儿故作歡动缓款火把节货力蹇産坚严嘉享惊窜句点坎井癞须俪语镂剔鸾孤凤寡敲山震虎覰边乳臭小儿三百瓮虀三灾少儿湿婆诗囿説是道非肆行无忌讼驳佻薄透腔退思晚安汙浊乡团衔名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