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灾的意思、三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灾的解释

佛教谓劫末所起的三种灾害。刀兵、疫疠、饥馑为小三灾,起于住劫中减劫之末;火、风、水为大三灾,起于坏劫之末。见《俱舍论·分别世品》。亦泛指灾难。 南朝 梁元帝 《摄山栖霞寺碑》:“风来露歇,日度霞轻,三灾不毁,得一而贞。” 宋 范成大 《柏林院》诗:“ 胡 来 胡 现劫灰深,风鼓三灾海印沉。”《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但恐三灾横至,四大崩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灾”是汉语中具有宗教文化内涵的复合词,特指佛教与道教典籍中描述的三种劫难。以下是基于权威文献的释义:

一、佛教释义 佛教将三灾分为“小三灾”与“大三灾”两类:

  1. 小三灾:指饥馑、瘟疫、战争,源于众生恶业积累,每小劫末期出现。如《法苑珠林》载:“小三灾起时,人寿减至十岁,饥馑、疫病、刀兵相继。”
  2. 大三灾:指火灾、水灾、风灾,分别毁灭欲界、色界、无色界。《俱舍论》卷十二称:“火灾焚烧至初禅,水灾淹没至二禅,风灾摧毁至三禅。”

二、道教释义 道教典籍中的三灾多指天、地、人三才之劫:

  1. 天灾:如雷霆、日月蚀变,出自《云笈七签》“天发杀机,星辰陨伏”。
  2. 地灾:包括山崩地裂、洪水干旱,《太上感应篇》述“地失其常,则灾殃现世”。
  3. 人灾:战乱、病疫等,与人心道德相关,《道德经》称“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三、文化引申 该词亦用于文学创作,比喻重大苦难,如《西游记》第一回“三灾利害”暗指修行劫难。近现代语境中,可借指自然、社会、健康三重危机,但需结合具体文本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三灾是佛教术语,指世界在成住坏空周期中经历的灾难,分为大三灾和小三灾两类,其具体含义如下:

一、分类与表现

  1. 大三灾
    包括火灾、水灾、风灾,对应宇宙级别的毁灭:

    • 火灾:焚烧至初禅天(色界第一层天),由众生嗔恚心引发。
    • 水灾:淹没至二禅天(色界第二层天),因贪欲积聚而生。
    • 风灾:摧毁三禅天(色界第三层天),源于愚痴业力。
      三灾按顺序发生,每七次火灾后出现一次水灾,七次水灾后出现一次风灾,最终将世界化为虚无。
  2. 小三灾
    指人类社会的劫难,包括:

    • 刀兵灾:人寿减至10岁时,战乱频发,草木皆成凶器。
    • 瘟疫灾:人寿20岁时,疾病肆虐,半数人口死亡。
    • 饥馑灾:持续七年七月的饥荒,因天龙不降雨所致。

二、时间与因果

三、影响与例外

扩展概念

三灾常与“八难”并称,后者指阻碍修行的八种困境(如地狱、畜生、佛前佛后等)。两者共同体现佛教对苦难与因果的哲学思考。

别人正在浏览...

半月泉抱朴褒扬暴燥崩动弊风长懋唱云承蒙厨房单衔大着滴溜多曾笃终额枋分撇洑流赋粟高凤自秽根深蒂结故爵黑炭头涧芳曒曒唶惋鸡生鹅斗俊豪军爷课试狼疾良民吏论记率道蛮头难活牛溲马渤拍音袍甲泡漩擗慄戕生齐打忽穷佬阙陋取乱侮亡日累月积熔接时来运旋霜椑税钞田种推贤进善晩果伟木儛絙无些些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