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恒娥的意思、恒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恒娥的解释

亦作“恒娥”。月神名。 后羿 之妻。相传曾盗食不死之药而奔月,遂为月神。又称 嫦娥 、 常娥 。《淮南子·览冥训》:“譬若 羿 请不死之药於 西王母 , 恆娥 窃以奔月。” 五代 和凝 《柳枝》词:“不是昔年攀桂树,岂能月里索 恆娥 。”亦指月。 唐 韩愈 《月蚀》诗:“ 恒娥 还宫室,太阳有室家。”参见“ 嫦娥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恒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宫仙子,现通称为“嫦娥”,其名称演变与文化内涵具有深厚语言学价值。从汉语词典角度分析,“恒”为“姮”的异体字,避汉文帝刘恒讳而改称“嫦娥”。该词源可追溯至《山海经》记载的“生月十二”之羲和,后演变为独立月神形象。

字义构成中,“姮”字从女从亘,《说文解字》释“亘”为“求回也”,含循环往复之意,契合月亮阴晴圆缺的自然规律。汉代《淮南子·览冥训》首次完整记载姮娥窃药奔月传说,奠定其“月精”地位。唐代《初学记》引《归藏》云:“昔姮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强化其与长生主题的关联。

在文化符号层面,“恒娥”承载着多重象征:其名中“恒”字既指代月亮永恒运行,亦暗示中国古代“不死”的哲学追求。宋代《太平御览》记载:“嫦娥托身于月,是为蟾蜍”,揭示早期神话动物化特征,后经文人诗词美化转为飘逸仙子形象。中秋祭月习俗中,恒娥作为主要祭祀对象,其名常见于《东京梦华录》等岁时典籍,成为团圆意象的重要载体。

需特别说明的是,现代汉语规范辞书如《汉语大词典》均以“嫦娥”为正条,“恒娥”作为历史词条保留,体现汉字避讳制度对词汇演变的深刻影响。该词例被收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作为研究汉语词汇嬗变的典型样本。

网络扩展解释

“恒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神,其含义和背景可通过以下几点解释:

  1. 基本定义
    恒娥(拼音:héng é)是月神名,为后羿的妻子。据神话记载,她因偷食西王母赐予后羿的“不死之药”而飞升到月亮,成为月宫仙子。在古籍中,“恒娥”也写作“姮娥”,后因避汉文帝刘恒名讳,改称“嫦娥”或“常娥”。

  2. 神话背景
    故事最早见于《淮南子·览冥训》:“譬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这一传说奠定了恒娥与月亮、长生主题的关联,并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常见意象。

  3. 名称演变与文化影响

    • 唐代韩愈《月蚀》诗云:“恒娥还宫室,太阳有室家”,直接用“恒娥”代指月亮。
    • 五代和凝《柳枝》词中“月里索恒娥”,亦借其名表达对月宫仙境的向往。
  4. 字义延伸
    “恒”在古汉语中有“永久”之意(如“恒心”),与月亮永恒存在的特性呼应;“娥”则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突显其神性形象。

“恒娥”不仅是神话人物,更承载了古人对月亮的浪漫想象与哲学思考,其名称演变也反映了中国古代避讳文化的影响。

别人正在浏览...

参入晨钟暮鼓齿尊词话丛编耽惑打蔫单藉斗方名士多骨额数凤骨龙姿钢轨高垒深壁梗险骇怖横悖藿囊假僭剑南诗稿佳醖经总钱酒京看碧成朱良裘敹甲隶臣妾李贺离即陵表临危不挠隶字虏获买榜梅花婢梅妍弄章跑动凭恃戗台牵惹揉辐软嘴塌舌如饮醍醐丧气话三棘六异啬啬上南落北上清宫水产嗣音淞江鲈竦心谭吐天一阁童秃讬附危途杌陧贤人酒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