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嗣音的意思、嗣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嗣音的解释

(1).保持音信。《诗·郑风·子衿》:“纵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郑玄 笺:“嗣,续也。女曾不传声问我,以恩责其忘己。” 朱熹 集传:“嗣音,继续其声闻也。”

(2).指连续传寄的音信。 宋 曾巩 《送钱生》诗:“去矣善自立,毋使嗣音稀。”

(3).谓继承前人的事业,如响应声。 清 陈鳣 《对策·文选》:“ 唐 宋 元 明 ,各有沿袭; 班 扬 张 左 ,孰可嗣音?” 严复 《<古今文钞>序》:“三十年以往,吾国之古文辞,殆无嗣音者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嗣音"是汉语中具有古典文学色彩的词语,其核心含义包含两层递进关系:

一、本义解析 "嗣"在《说文解字》中释为"诸侯嗣国也",本指继承君位,后引申为连续、接续的抽象含义;"音"则指声音、讯息。《汉语大词典》明确标注"嗣音"为"保持音信"之意,强调信息传递的延续性,该释义可追溯至《诗经·郑风·子衿》"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的经典用例。

二、语义演变 在历代文学实践中,"嗣音"衍生出双重引申义:①特指诗词唱和中的应和关系,如宋代词人张炎《词源》记载的文人酬唱传统;②现代汉语中发展为书信往来的雅称,常见于文人尺牍,如钱钟书《围城》中"嗣音久疏"的书信用法。

三、语用特征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常见于三大场景:①古典诗词鉴赏,如杜甫《秋兴八首》笺注;②历史文献研究,尤多见于明清文人笔记;③现代学术著作中的修辞表达,如《中国文学批评史》中论及文学传承的章节。

许慎. 说文解字·册部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卷三. 商务印书馆 朱熹. 诗集传·郑风 张炎. 词源·卷下 钱钟书. 围城·第七章 仇兆鳌. 杜诗详注·卷十七 王运熙. 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第四章

网络扩展解释

“嗣音”是一个源自古典文献的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1.保持音信

出自《诗经·郑风·子衿》:“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2.连续传寄的音信

宋代曾巩在《送钱生》诗中写道:“去矣善自立,毋使嗣音稀”,表达对友人保持联系的期望。

3.继承前人的事业

清代陈鳣在《对策·文选》中提及“班扬张左,孰可嗣音?”,比喻像回声响应一样传承文化或学术。严复亦用此词感慨古文辞传统的衰落。


该词既可指具体的音讯往来,也可引申为文化、事业的传承,常见于古典诗文。现代使用较少,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本图鼻选长嘶锄杠大连市得二迭翠定调贰都尔汝歌飞礮非业分墬丰满粉团更递弓衣诡衔窃辔鬼歗猓猡过虑昊苍好死花蕚黄宁化子胡博词讳疾悔怨互走剪绝狡妄僦寓纠摘居正灵真龙蟠漏孔麦布厖蒙麻团么眇鸣盛莫不成弄兵辟阖浅浮啌啌咣咣清府戎棨丧次桑楺圣法盛开释怨搜猎损短胎袭桃溪象简乌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