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险的意思、梗险的详细解释
梗险的解释
亦作“ 梗嶮 ”。犹险阻。《新唐书·路应传》:“ 贞元 初,出为 虔州 刺史,詔嗣父封,凿 赣 石梗嶮以通舟道。”《新唐书·叛臣传下·高骈》:“由 安南 至 广州 ,江漕梗险,多巨石, 駢 募工劖治,由是舟济安行,储餉毕给。”
词语分解
- 梗的解释 梗 ě 植物的枝或茎:菜梗子。 直,挺立:梗着脖子。 正直,直爽:梗直。 阻塞,妨碍:梗塞(?)。梗阻。心肌梗死。 大略:梗概。 有刺的草木:梗榆(刺榆)。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险的解释 险 (險) ǎ 可能遭受的灾难:危险。风险。冒险。探险。保险。铤而走险。 可能发生灾难的:险象。险情。险境。险峰。险恶。 要隘,不易通过的地方:险隘。险厄。险固。天险。 存心狠毒:险毒。阴险。 几乎,
网络扩展解释
“梗险”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一、基本释义
“梗险”亦作“梗嶮”,意为险阻,多用于描述地势复杂、不易通行的自然障碍。例如《新唐书》中记载的“江漕梗险,多巨石”,即指水道被巨石阻碍,通行困难。
二、字义拆分
- 梗:本义为植物的枝茎,引申为阻碍、阻塞(如“作梗”)。
- 险:指地势险要或危险状况(如“险峻”“冒险”),组合后强调自然或人为的障碍。
三、历史用例
该词多见于唐代文献,如:
- 《新唐书·路应传》提到“凿赣石梗嶮以通舟道”,描述开凿险阻河道以通航;
- 《新唐书·高骈传》记载“江漕梗险”需人工治理,体现其实际应用场景。
四、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梗险”已不常用,多被“险阻”“阻碍”等词替代,属于文言遗存词汇,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新唐书》原文或权威汉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梗险》是一个形容词词语,意思是形容某事或某人具有困难、危险和冒险的特征。它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木和险,其中木表示与树木有关的事物,险表示危险或困难。根据笔画计算,它的总计有12画。
《梗险》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的繁体字形为「梗險」,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使用了更多的传统笔画和构造。这个词通常用于形容古代中国的许多危险或困难的情景。
以下是一个例句来说明《梗险》的用法:
他们决定穿越这片险恶的森林,经历各种梗险,最终达到目的地。
一些与《梗险》相关的词语有:
组词:梗难、险境、危险、困难、冒险
近义词:险恶、凶险、危险
反义词:安全、安稳、无险
文章到此结束,希望以上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