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恃的意思、凭恃的详细解释
凭恃的解释
[rely on] 依靠,倚仗
详细解释
依恃;依仗。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 袁绍 逆常,谋危社稷,凭恃其众,称兵内侮。”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凭恃国威,游方问道,覉旅异域,载罹寒暑。”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太祖右文》:“此等既是武人,又皆有所凭恃,得以肆为非法,民间苦之。” 续范亭 《警告中国抗战营垒内的奸细分子》:“革命的力量,就是凭恃着新陈代谢,不断发展。”
词语分解
- 凭的解释 凭 (憑) í 靠在东西上:凭栏。凭吊(对着遗迹怀念)。 依靠,仗恃:凭借。凭靠。凭信。 根据:凭票入场。 证据:凭据。文凭。凭空。凭证。空口无凭。 由着,听任:任凭。听凭。 笔画数:; 部首:几;
- 恃的解释 恃 ì 依赖,仗着:仗恃。有恃无恐。恃才傲物。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凭恃”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píng shì,其核心含义是依靠、倚仗,通常带有借助某种力量或条件的意味。以下是详细解析:
1.基本释义
- 凭:依托、依赖;恃:依仗、凭借。两字组合后强调通过某种外在或内在条件作为支撑。例如:“凭恃其众”指依仗自己兵力的优势。
2.文献出处与用法
- 最早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描述袁绍:“逆乱天常,谋危社稷,凭恃其众,称兵内侮。”,意指袁绍依仗兵力发动叛乱。
- 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提到:“凭恃国威,游方问道”,指借助国家威望进行游历和求法。
- 宋代程大昌《演繁露续集》中批判武将“有所凭恃,得以肆为非法”,指武将倚仗权势横行不法。
3.语境与情感色彩
- 多用于中性或贬义语境,如描述军事、政治中的势力依仗,或批评滥用权力。例如《三国演义》中“莫所凭恃”表达失去依靠的困境。
- 现代用法亦可中性,如续范亭曾用“凭恃新陈代谢”形容革命力量的发展规律。
4.近义词与辨析
- 近义词:依仗、仰仗、凭借。
- 区别:“凭恃”更强调对强势条件的依赖,隐含潜在风险(如过度依赖可能导致失败),而“凭借”则更中性。
5.现代应用
- 适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如历史评论、社会分析等。例如:“某些企业凭恃垄断地位损害市场公平。”
“凭恃”一词通过文献和语境展现了从古至今的语义延续性,既可用于客观描述依赖关系,也可暗含批判意味。
网络扩展解释二
凭恃
凭恃(píng sì)是指倚靠、依赖的意思。该词的拆分部首是⺈(手)和心,总共4画。在繁体字中,凭恃的写法是憑恃。
来源
凭恃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于《诗经·小雅·魏风·硕人》中的一句:“凭恃摄行,以保其身。”意为凭借依赖以保全自身。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凭恃的写法有所不同。例如,在篆书中,凭恃的写法为凭恃。在隶书中,凭恃的写法为凭恃。在楷书中,凭恃的写法开始向今天的字形转变,但仍有一些细微差异。
例句
1. 孩子要学会独立,不要凭恃父母的帮助。
2. 他从小无依无靠,只能凭恃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生活。
组词
凭借、依赖、依靠、依凭
近义词
依靠、倚赖、信任、仰仗
反义词
摒弃、不依赖、独立、自立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