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悔恨其过严。《易·家人》:“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孔颖达 疏:“虽復嗃嗃伤猛,悔其酷厉,犹保其吉,故曰‘悔厉吉’。”
(2).悔过自勉。 南朝 齐 王僧虔 《诫子书》:“知汝恨吾不许汝学,欲自悔厉,或以闔棺自欺,或更择美业,且得有慨,亦慰穷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今好事者借其説,以为吉凶休咎可卜而知趋避,不必悔厉修省,大有负於古训之意。”
“悔厉”是一个汉语词汇,包含两层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1. 基本含义
指通过严厉的自我反省改正错误,达到悔过自新的目的。其中“悔”表示懊悔、反思,“厉”意为严格、严厉。例如在逆境中积极修正自身问题时,可用此词形容。
2. 古籍出处与双重解释
3. 用法与语境
该词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强调从错误中觉醒并付诸行动的过程。例如:“他经历挫败后悔厉自新,终获成功。”
4. 近义与反义
提示:若需具体例句或更多古籍引用,可参考《易经》或南朝文献进一步探究。
悔厉,读音为huǐ lì,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后悔、悔恨的意思。它由两个部分组成:悔和厉。
悔的部首是心,总共6个笔画;厉的部首是耳,总共6个笔画。
《悔厉》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秦风·鸿雁》中,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使用。在繁体字中,悔厉的写法是「悔厲」。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一些不同于现代的地方。以悔厉为例,悔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是「悔」と,厉的写法是「厲」。这些写法在现代汉字中已经不再常见。
1. 我深感悔厉,对过去的决定感到后悔万分。
2. 他在事后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悔厉的错误。
3. 悔厉之情让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
悔恨、悔过、悔意、悔悟、悔罪。
悔悟、悔过、懊悔、忏悔。
满足、得意、自豪、骄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