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河隍 ”。 黄河 与 湟水 的并称。亦指 河 湟 两水之间的地区。《后汉书·西羌传·羌无弋爰剑》:“乃度 河 湟 ,筑 令居塞 。” 唐 司空图 《河湟有感》诗:“一自 萧关 起战尘, 河 隍 隔断异乡春。”《新唐书·吐蕃传下》:“ 湟水 出 蒙谷 ,抵 龙泉 与 河 合……故世举谓西戎地曰 河湟 。”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 宣宗 收 燕 赵 ,復 河隍 ,力强於 宪武 矣。”隍,一本作“ 湟 ”。
河湟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地理与历史内涵的复合式专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角度解析:
一、词源与地理范围
“河”指黄河,“湟”为湟水(黄河上游重要支流)。河湟地区特指黄河与湟水交汇的流域地带,主体位于今青海省东部及甘肃省西部交界区域。《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将其界定为“湟水与黄河合流处一带的河谷平原”,地理坐标约东经101°-103°,北纬35°-37°之间。
二、历史行政沿革
该地域自汉代纳入中原王朝管辖,汉武帝时期设置护羌校尉,唐代设立河湟节度使。据《资治通鉴》记载,安史之乱后该区域曾被吐蕃占据,至北宋王韶发动“河湟开边”战役收复。《旧唐书·吐蕃传》详载该地区“地肥美,宜畜牧”的战略价值。
三、文化象征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常作为边塞意象出现,如唐代张籍《陇头行》中“去年中国养子孙,今著毡裘学胡语”即描绘河湟陷落后的文化变迁。《全唐诗》收录的17首河湟题材诗作,多反映戍边将士与民族交融主题。
现代地理学将河湟谷地定义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海拔2000-3000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包含西宁、海东等城市群,2020年国务院批复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将其列为重点生态经济区。
“河湟”一词的详细解释可从地理、历史、文化三个维度展开:
一、地理概念
二、历史与军事意义
三、文化内涵
总结
“河湟”不仅是地理名词,更承载了边疆治理、民族融合、文化共生的历史记忆,现多用于学术及文学领域描述甘青交界区域。
百齿梳拔类宝幡兵源仓敖惨緑少年测影孱懦陈述句牀闼牀席醇峻次贫担当不起大用滴里搭拉地热电站多景楼伏乞耕种格铮铮汞灯钩喙洪范健啗荐告拣閲击菒剞闾矜奋久别重逢决泆凯容炕单空门士良膏连坐蠡母卖官毛丁马驿媒谮梦周囊漏贮中毗赞弃甲投戈螓蛾轻锁弃文存质气咻咻升觞十二辰属时节损缺讬喻图乙无何乡鼯猱呜轧相思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