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损缺的意思、损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损缺的解释

亦作“ 损闕 ”。1.缺失。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论》:“夺民之利,不以为耻,是以清节毁伤,公义损缺。”

(2).损坏残缺。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穴中得一铜鼓,其色翠緑,土蚀数处损闕。”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大观太清楼帖》:“吾家收 宣 政 间所拓前十卷字画,有锋芒且无损缺。”

(3).减省。《后汉书·黄琼传》:“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闕,务存质俭,以易民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损缺"是现代汉语中具有复合结构的词语,由"损"和"缺"两个语素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的释义,该词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1. 本义指物质性减少:指物体因破损、消耗导致的残缺不全状态,例如《淮南子·天文训》中"月虚而鱼脑减,月死而赢硥膲"的记载,可引申为月相亏损现象。《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指出,该义项强调有形实体的减损过程。

  2. 引申为抽象性缺失:在道德伦理层面指品德或道义的缺损,如《论语·季氏》"损者三友"的注解中,历代注疏家多将"损"解释为"德行有亏"。明代张居正《陈六事疏》"今风俗侈靡,官民损缺"即用此义。

  3. 古天文术语:特指日月食现象,《晋书·天文志》记载:"日月损缺,谓之薄蚀",此处"损"指亮度减弱,"缺"指形态残缺,二字组合构成完整的天文现象描述。

该词的近义词系统包含"缺损""亏缺"等,反义词则有"完满""盈全"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特别指出,在书面语使用时应注意与"残缺"的语义侧重差异——前者强调减损过程,后者侧重结果状态。

网络扩展解释

“损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解析:

1. 缺失
指事物本应具备的部分或属性有所减少或丧失。例如《汉纪·惠帝纪论》中提到“公义损缺”,形容社会公义因利益争夺而受损。该用法强调抽象概念(如道德、制度)的不完整。

2. 损坏残缺
多用于描述具体物品因腐蚀、破坏导致的不完整状态。如唐代刘恂在《岭表录异》中记载出土铜鼓“土蚀数处损阙”,指铜鼓表面因侵蚀而残缺。现代也用于描述牙齿缺损(如釉质发育不全)等医学场景。

3. 减省
特指对事物数量或程度的主动削减。例如《后汉书·黄琼传》提到“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主张通过减少开支实现节俭。

文学应用
宋代释印肃的诗句“达磨曾经无损缺”则通过否定形式强调事物的完整性,展现了该词在古代文学中的灵活运用。

以上释义综合了古籍例证与现代语境,需注意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挨肩擦背按拍摆制北海尊表揭并包不言而喻肠套叠赤膊螭头柱愁辜黜邪崇正催花雨催钱贷商登月舱滇剧吊床繁省发征负局翁覆压归隐郭郛孤棹鸿谟健犊假人禁中颇牧急灼廓大镜鸾鹤舆炉温履倾马后大练密谛明选批禀贫庶皮破肉烂箝束前五代罄困桡木荣埶蛇毛马角审办申斥疏喇喇肆迹四运肃然生敬擡秤堂名替补通赤僞貌物离乡贵无以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