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勇气自恃;骄傲自大。《管子·形势》:“矜奋自功,而不因众人之力。”《汉书·晁错传》:“矜奋自贤,羣臣恐諛。”
(2).武勇,果敢。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故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奋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
(3).振奋;勉励。 唐 韩愈 《柳州罗池庙碑》:“ 柳侯 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三年,民各自矜奋。”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夫士尝毁廉耻以负累於世矣,则其偷惰取容之意起,而矜奋自强之心息。” 清 方苞 《岩镇曹氏女妇贞烈传序》:“自是以后,为男子者率以妇人之失节为羞,而憎且贱之。此妇人之所以自矜奋与!”
矜奋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矜”和“奋”两个语素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词包含两层含义:
一、自恃奋发 指因自负才能而积极进取的状态。语出《荀子·正名》「有兼听之明,而无矜奋之容」,此处强调自恃才能却不显露骄态的矛盾性。例如《后汉书·袁绍传》描述袁绍「矜奋自高」,体现其凭借家世才干而激进的处世态度。
二、庄重奋勉 指端肃勤勉的精神面貌。《宋史·李沆传》记载其「终日矜奋,未尝有懈惰之色」,此义项强调仪态庄重与行为勤勉的统一性。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描述人物持重而进取的双重特质,如钱钟书《管锥编》评王阳明「矜奋之气贯注毫端」。
该词的构词法属于同义复现结构,「矜」取庄重义,「奋」取勉力义,二者语义叠加产生新的整体义。在《广韵》中「矜」读居陵切(平声),「奋」读方问切(去声),形成平仄相间的语音组合。
“矜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指因自负能力或功绩而表现出傲慢态度。
形容人勇猛刚毅的性格特质。
表示通过激励使人奋发或自我振作。
该词在不同语境中可褒可贬,需结合具体文献判断。其核心围绕“自我表现”与“激励行为”展开,既有负面含义(如傲慢),也有中性或积极用法(如果敢、勉励)。
暗暧抱负不凡编剗鬓鸦襞染侧息长算敞屋宠物待机丹芝偙儶贰毂方差凡格悱悱供销合作社贯虱豪猪鞾横忧弘裕角材较议惊闹久竹拒斧鞠仗空悄孔席不四口腹之累狂跌闚寻联华另眼相待麟轩飗飘龙凤团龙髥陆海潘江骂人马融帐孟姜女调盟兄愍恻嫩水蟠桃胜会平端扑臕遣奠峭僻庆赏实话实说书囿四碟八碗头直上妥帖吐绶鸡玩讽无济向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