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讬喻的意思、讬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讬喻的解释

亦作“ 託諭 ”。谓借他物寄托要表明的意思。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假灵龟以託喻,寧掉尾於涂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观夫兴之託諭,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宋 程洵 《锺山先生行状》:“故其为文,指事析理,引物託喻,要以达意所欲言者。” 明 吴宽 《玉涧记》:“学道者守一身而忘万物,凡口鼻耳目之属,皆有所託諭。”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託喻不深,树义不厚,不足以言兴。”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讬喻”(tuō yù)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修辞或文学表达。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通过借用他物或比喻手法来寄托、表达某种隐含的意思。例如,用自然现象暗喻人情世故,或用具体事物象征抽象概念。


二、结构与来源


三、应用场景

  1. 文学创作:常用于诗词、散文,增强意境和表现力,如宋代程洵评价文章“引物托喻,达意所欲言”。
  2. 日常表达:通过类比或象征传递复杂情感或观点,避免直接陈述。

四、与近义词的差异


五、总结特点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文献中的具体案例,可参考《文心雕龙》或曹植相关作品。

网络扩展解释二

讬喻

讬喻(tuō yù)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表达通过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意思或道理,即以一个事物类比另一个事物,以此来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部首和笔画

讬字的部首是讠(讠是订字底部的“讠”部,表示言语相关),由8个笔画组成。

来源

讬字的来源来自古代汉字“託”,起初意思是依赖、委托,后演变为比喻、类比的意思。在古代文献中,讬字常用于表示比喻、喻指等引申意义。

繁体

繁体字中的讬为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讬字的写法并不完全一致,有些古籍中写作“䜩”,有些写作“託”,但都指代相同的意义。

例句

1. 他的行为讬喻着一种勇敢和无畏的精神。

2. 这个故事通过讬喻的方式,生动地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组词

比喻、类比、喻指

近义词

比喻、象征、隐喻

反义词

本义、直说、明示

别人正在浏览...

飙举博临不友缠错齿牙驰甬催生符大惊失色打拷典肆蝶羽恶稔繁秾废去赋遂初赋恤干聒割舍共人枸肆黑豆横叨花辙昏头昏脑近叶具劒峻危口中蚤蝨廊腰劳来蜡烛花里递凌越留瘦沤气劈丢扑冬亲家爹轻婉泣笋台人天輮蹈柔婉三叉口三人一龙赦除升船机生死无贰神渊试程戍妇斯民掏火耙铁甲车挺腰子王母桃惋恨乌头相朴人小八件系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