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跋履的意思、跋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跋履的解释

谓旅途辛劳奔波。 宋 苏轼 《答程彝仲书》之一:“承以科詔入都,跋履之餘,起居佳否?”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卢知猷》:“然由间关跋履,从 昭宗 播迁,自 华 幸 洛 ……其得没於牖下,亦云幸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谢》:“跋履终夜,惫极矣!”参见“ 跋履山川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跋履”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á lǚ,其核心含义是艰难地行走或经历辛劳的跋涉,常用来形容旅途、事业或人生中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解释


历史与文学出处

  1. 古代典籍:

    • 最早见于《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 描述晋文公亲自征战、历经艰辛的场景。
    • 宋代苏轼《答程彝仲书》:“跋履之餘,起居佳否?” 表达对友人长途跋涉后生活起居的关切。
  2. 文学用例:

    •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小谢》中“跋履终夜,惫极矣!” 描绘角色夜间艰难行路的疲惫状态。

使用场景


文化内涵

“跋履”不仅描述行动上的艰难,更隐含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成语“跋履山川”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意象,常用于褒扬不畏艰险、追求目标的品质。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中的详细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跋履(bá lǚ)这个词的意思是指行走、步行。它有两个部首,分别是“足”和“舌”,具体的笔画数是10画。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常见的说法是源于《左传·襄公十五年》中的“君子跋履以德”,意为君子以德行走。在繁体字中,使用的是「跋履」这两个字。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是稍有不同,字形会有些许差异。 以下是一些有关跋履的例句: 1. 他跋履山间,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2. 虽然他年纪大了,但依然能跋履自如。 3. 在这个困难的时期,我们要勇往直前,坚定跋履。 一些与跋履相关的组词包括:跋涉、跋山涉水、行走、徒步等。而近义词和反义词则是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词语。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