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克明的意思、克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克明的解释

(1).《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孔 传:“能明俊德之士任用之,以睦高祖玄孙之亲。”克明,能明。后亦用作歇后语,谓任用贤能之士。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克明之旨弗远,钦若之义復还。”

(2).能察是非。《诗·大雅·皇矣》:“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 郑玄 笺:“照临四方曰明。” 朱熹 集传:“克明,能察是非也。” 晋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篤生我后,克明克秀。”

(3).谓能尽君道。《书·伊训》:“居上克明,为下克忠。” 蔡沉 集传:“居上克明,言能尽临下之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克明"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义溯源

"克"指"能够","明"指"明察、彰明"。该词最早见于《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意为"能够彰明大德,使宗族和睦"。《尔雅·释诂》将"克"训为"能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明"为"照也",引申为明辨事理。

二、语义分层

  1. 明察是非

    指能洞察事理,如《尚书·伊训》"居上克明"(居上位者能明辨是非)。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强调:"克明者,无蔽于私也",强调摒除私欲的明辨力。

  2. 彰显德行

    如《诗经·鲁颂·泮水》"克明其德",郑玄笺注:"能昭明其德",指通过言行彰显高尚品德。孔颖达疏证称此义为"德性光耀于外"。

三、哲学意涵

在儒家思想中,"克明"与修身关联紧密。《礼记·中庸》"致中和"说与之呼应,宋代理学家程颐阐释:"克明谓心体澄明,如镜照物",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明辨的统一性。

经典例证:

《尚书·多方》"克明慎罚"(明察案情慎用刑罚),体现古代司法伦理;唐代吴兢《贞观政要》载魏徵谏言"人君当克明正道",彰显治国理政的智慧。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克明”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古典文献中的含义

  1. 任用贤能之士
    源自《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意为能明辨并任用才德出众的人,使家族和睦。

  2. 明辨是非
    在《诗经·大雅·皇矣》中,“克明克类”指能够洞察是非、分清善恶。

  3. 尽君道、体察民情
    《尚书·伊训》提到“居上克明”,强调为君者需明察事理、善治天下。


二、现代语境中的含义

  1. 作为人名寓意

    • 克:象征战胜困难、克制自律(如“克敌制胜”)。
    • 明:代表光明、智慧、磊落(如“深明大义”)。
    • 组合:寓意才智卓越、品行端正,常见于表达对个人能力与道德的期许。
  2. 日语中的引申义
    在日语中,“克明(こくめい)”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如“克明に調べる”(认真检查)。


三、相关成语与扩展

总结来看,“克明”在中文古典语境中多与治国、德行相关,现代多用于人名或品德描述,日语中则侧重细致严谨的态度。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把子鳖石冰眸逼扑笔簪博祸谗诬褡连布叨蹬动使杜门絶客堕胎二拔而后氛祅复命牿亡缓嚲回跌捡押椒栢酒洁斋敬敏鸡皮鹤发旷望窥观苦身焦思零杂流湍礼贽戮辱鸣律磨刀水母家暮夜先容黏补飘迹僻论蒲姑乾麨轻细戚然七元宂赋容声三盈三虚神号鬼哭失官书刊号顺产松解抬肩通贯托好韈劫子无生话下湖向平之愿下上奊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