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胶庠的意思、胶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胶庠的解释

周 代学校名。 周 时胶为大学,庠为小学。后世通称学校为“胶庠”。语本《礼记·王制》:“ 周 人养国老於东胶,养庶老於虞庠。”《梁书·裴子野传》:“且章句洽悉,训故可传,脱置之胶庠,以弘奬后进,庶一夔之辩可寻,三豕之疑无谬矣。” 唐 元稹 《酬杨司业十二兄早秋述情见寄》诗:“秋草古胶庠,寒沙废宫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读诗书不愧胶庠,畏先圣洋洋灵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胶庠是汉语中表示古代教育机构的专有名词,特指周代官学体系中的学校设置。据《礼记·王制》记载,周代“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其中“东胶”即周代大学,“虞庠”为小学,合称“胶庠”。汉代经学家郑玄在注疏中明确解释:“周立小学于西郊,曰虞庠;立大学于东郊,曰东胶。”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胶”通“校”,原指校正文字的场所;“庠”为会意字,甲骨文象形为屋宇下奉养老者并传授知识的场景,后引申为教化之地。《孟子·梁惠王上》有“谨庠序之教”的表述,赵岐注曰:“庠序者,教化之宫也。”

在历史演变中,该词逐渐从特指周代官学扩展为古代学校的泛称。唐代元稹《酬杨司业十二兄早秋述怀见寄》诗中“秋草古胶庠”即用此典,清代方苞《陈依宣公诗序》亦云“举胶庠之籍而核之”。现代《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释义为“周代学校名,后通称学校”。

网络扩展解释

“胶庠”是古代对学校的统称,其含义和演变如下:

一、词源解析

“胶庠”源于周代教育制度:

二、历史演变

  1. 周代制度
    据《礼记·王制》记载,周人将“国老”(退休官员)安置于东胶(大学),将“庶老”(民间长者)安置于虞庠(小学),兼具养老与教育功能()。
  2. 后世泛化
    自汉代起,“胶庠”逐渐成为学校的通称。如唐代元稹诗中“秋草古胶庠”,清代孔尚任著作中均用此指代教育机构()。

三、常见误读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团结一致”,实为混淆。权威文献及历史用例均指向“学校”含义,需注意区分()。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文或学术讨论,例如描述古代教育体系、引用典籍时。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可见于历史类文本()。

别人正在浏览...

黯淡无光宝文薄相沧海横流草头赤节春兰綷咏粗糠麤饘定宁驮担耳食之论凡土福至心灵功致鹳崖晷昃顾庐寒膺寒淤皓皛横拦竖挡画地成图歡哗回蹬尖松松交遘枷示界疆矍相圃口剗口颊賫志以殁蜡盘冷天流水作业履蹈面筒明辙谋懽鸥社捧读清减轻言骑手仍仍柔讷诗肠守活寡受戮水陈苏援唐锑袒肉通惑外强中干网罛衔璧希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