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upuncture needle] 針灸用的針
中醫針灸用具。古代為九針之一,用金、銀、銅、鐵等制成。現多用不鏽鋼制造,其長度和直徑有多種規格,是臨床最常用的針刺工具。參閱《靈樞經·九針論》。
毫針,作為中醫針灸療法中的核心工具,其名稱與形制在曆代醫學典籍中均有明确記載。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醫學特性及操作規範三方面進行詳細闡釋:
「毫」 本義指鳥獸絨毛,引申為極細小的計量單位(《說文解字》:「毫,長銳毛也」)。「針」 即穿刺工具。二者結合得名「毫針」,特指針身細如毫毛的針灸用針。據《中醫大辭典》定義:
毫針為古代九針之一,針體纖細,適用于全身各部位腧穴,可施行提插撚轉等手法,為現代臨床最常用針具。
來源:李經緯 等. 《中醫大辭典》.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年. 可參考權威線上版本
形制特征
傳統毫針以金屬制成,現代多用不鏽鋼。據《針灸學》教材描述:
針身直徑0.32-0.38毫米(26-30號),長度1.5-7.5厘米,針尖呈松針形,針柄纏繞金屬絲便于持握。
來源:石學敏. 《針灸學》.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摘要頁
經典文獻依據
《黃帝内經·靈樞》首載九針分類:
「七曰毫針,取法于毫毛,長一寸六分,主寒熱痛痹在絡者也。」
來源:《靈樞經·九針十二原》.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古籍庫
重要提示:現代臨床須遵循《針灸技術操作規範》(GB/T 21709.20-2009),使用一次性無菌毫針以确保安全。标準詳見:國家标準全文公開系統
“毫針”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但其核心解釋如下:
毫針是針灸治療中使用的主要針具,因針體細如毫毛而得名。其特點是纖細柔韌,操作時需精準控制,常用于刺激穴位以調節經絡氣血。
材質
結構
分為五部分:針尖(細如蚊喙)、針身(主體部分)、針根(連接處)、針柄(手持部位)、針尾(末端)。
在成語中,“毫針”比喻做事極為謹慎(如“如持毫針”),但此用法與針灸工具無直接關聯,需根據語境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毫針的具體操作或曆史演變,可參考《靈樞》等中醫典籍或現代針灸學教材。
腤臜奔命變化無常編年體标軌儲嫡樗散镫杖凡火鳳絲雁柱佛曆服命剛疏梗悍規財孤伶伶黑了河脈橫斷後婦黃金軀會紹回盻家電绛生侟紳簡緣假頭結念荊樲襟喉忌日焌律欄幹子聯曹劣蹶欐佹柳營龍輿螺岡率情民康物阜莫夜平地機仆遫譴毀青黴素青童青銅時代忍辱含羞三芝生孽神拳使節試衣樹援跳迸相思草蕭騷新陳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