讹兽的意思、讹兽的详细解释
讹兽的解释
传说中的兽名。以其能言,常欺人,故称。《古今谭概·非族·讹兽》引《神异记》:“西南荒中,出讹兽。其状若菟,人面能言,常欺人,言东而西,言恶而善。其肉美,食之,言不真矣。”参阅 唐 李冗 《独异志·诡》。
词语分解
- 讹的解释 讹 (訛) é 错误:讹字。讹误(文字、记载错误)。讹谬。讹传(俷 )。以讹传讹。 敲诈,假借某种理由向人强迫索取财物或其他权利:讹诈。 谣言:讹言(a.诈伪的话,谣言;b.胡言乱语)。 感化,变化:
- 兽的解释 兽 (獸) ò 四肢无严格分工,通体生毛的哺乳动物的总称:兽类。野兽。鸟兽。禽兽。兽医。 喻野蛮,下流: * 。兽行。人面兽心。 笔画数:; 部首:丷;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讹兽”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具有独特的外形和传说特性,以下为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与外形
讹兽出自西南大荒,外形似兔却长着人的面容,仪态优美且通体散发灵气。其名“讹”即“欺骗”,因擅长说谎而得名,别名“诞”。
2.能力与传说
- 善言善骗:能说人话,但本性狡诈,常混淆是非(如“言东而西,言恶而善”)。
- 食用后果:其肉鲜美,但食用后会失去说真话的能力。
- 民间故事:传说它曾欺骗西王母、后土娘娘等神仙,甚至盗取宝物(如凤凰蛋、守石等)。
3.文献记载
主要见于《神异经·西南荒经》,描述其“状若菟(兔),人面能言”,并强调其欺骗特性。尽管未直接载入《山海经》,但其形象延续了《山海经》对异兽的奇幻想象。
4.文化寓意
讹兽象征谎言与不可信,常被用来警示世人勿轻信表象或巧言。其传说也反映了古代对语言力量的敬畏,以及道德教化的隐喻。
若需进一步了解讹兽的传说故事或相关文献,可参考《神异经》及民间神话集录。
网络扩展解释二
《讹兽》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
讹兽(é shòu)是指具有欺骗性、虚假性的人或事物。它的拆分部首是言和兽,其中言表示语言、说话,兽表示野兽、动物。根据笔画计算,讹兽共有11画。
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
讹兽一词源于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晏子春秋·地下人》,故事中提到了一个名叫讹兽的虚假之兽。在繁体字中,讹兽的写法为訛獸。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讹兽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
例句:
1. 这个商家卖的产品是个讹兽,根本不值得信任。
2. 他的言辞就像一只讹兽,让人难以相信。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欺诈、虚假、诈骗、谎言
近义词:骗子、骗徒、骗子
反义词:真实、诚实、正直
别人正在浏览...
白炉子白苎背影儿鄙耇逋禄惨絶餐啄缠口汤驰神传呼待业单绪等好递禀燔燧沸乱風袂分役斧车丐颉瓜条国事黑箱操作何李禾菽鬨堂郊遂借春结姻精善今来古往金书铁契继受鸡头看看可烧而走宽话浪语老参老气横秋撩风六米龙口夺食路鼓悯然末简劘灭磨切牵盐人来人往日体山川神色诉理所退度突增威凤一羽闲杂嚣险霞振云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