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号恸的意思、号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号恸的解释

号哭哀痛。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翩翩孤嗣,号慟崩摧,发軫北 魏 ,远迄南 淮 。经歷山河,泣涕如頽。”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秦 既死,葬于 建康 。有 蜀 人 史叔夜 者,怀鸡絮,号慟墓前。” 清 钮琇 《觚賸·睐娘》:“ 睞 大号慟,絶而后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号恸(háo tòng)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形容人因极度悲伤而放声痛哭的状态。其具体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核心释义

    指因遭遇巨大悲痛(如丧亲、国难等)而无法抑制地大声哭泣,哭声哀切,情感宣泄极为强烈。它超越了普通的哭泣,带有撕心裂肺、声嘶力竭的意味,是悲痛情绪达到顶点的外在表现。

  2. 构词与字义分析

    • 号 (háo):本义指大声喊叫、呼喊。在此语境中,特指因悲伤或痛苦而发出的高声哭喊。
    • 恸 (tòng):指极度悲哀、伤痛到极点。《说文解字》释“恸”为“大哭也”,强调悲伤的深度和强度。

      二字组合,“号”侧重哭声的外在形式和音量(大声),“恸”侧重内在情感的深度(极度悲痛),共同构成“放声痛哭、悲恸至极”的完整意象。

  3. 情感强度与应用场景

    “号恸”描述的是一种极其强烈和公开的情感爆发,常见于古典文学和历史记载中,用于刻画:

    • 丧亲之痛:如子女哭父母,臣民哭君主。
    • 国破家亡:如面对重大灾难或失败时的集体性悲恸。
    • 深切悔恨或绝望:表达无法挽回的遗憾或深重的苦难。

      其情感强度远高于“哭泣”、“流泪”或一般的“悲伤”,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4. 文学与文化中的体现

    该词在历代史书、诗词、小说中频繁出现,是描绘人物深重情感的重要词汇。例如在描写忠臣孝子的行为或重大悲剧事件时,常用“号恸”来表现其哀伤之深切。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号恸”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号”(háo,意为哀号)和“恸”(tòng,意为极度悲痛)组成,表示因极度悲伤而放声痛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因极度悲痛而大声哭喊,常见于描述失去至亲、遭遇重大灾难或情感剧烈冲击时的哀痛表现。例如《王仲宣诔》中“号慟崩摧”即形容哀痛到几近崩溃的状态。

  2. 字义拆解

    • 号:本义为大声呼喊,此处特指因悲伤而哭喊。
    • 恸:表示极深的悲痛,程度远超一般悲伤。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语境,如悼念仪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描写,或历史事件中的群体哀悼。例如《老学庵笔记》记载蜀人史叔夜“号慟墓前”,即用此词表达对逝者的深切哀思。

  4. 历史用例

    • 三国时期曹植用“号慟”描写孤儿失去父亲的悲痛。
    • 清代钮琇《觚賸》中描述角色“大号慟,絶而后甦”,展现悲痛至极的情状。
  5. 造句示例

    • 诸军见主将身亡,皆号恸不止,声震山谷。
    • 听闻噩耗,她伏地号恸,久久不能平复。

注意:该词属于书面化表达,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需结合语境判断是否适用。

别人正在浏览...

邦国宝产表起並馳补败纯钧慈俭当使东墙处子东乡斗锣耳三漏放士飞钩负情膏唇贩舌海驴号坎宦成化纤互合会董疆陲剪精损虑甲役节变孑裂疾击靖节琴金枷狂獒岚烟敛殡凌块柳青沦覆雒嫔面首木工虐政朴悍皮影戏秋典雀离佛图帬帽傻大头山城蛇皮癣释回受戒套括腾蹀调护托物引类违欢吴棉匣床小年轻嚣人谢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