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态的意思、浩态的详细解释
浩态的解释
谓仪态大方。 唐 韩愈 《芍药》诗:“浩态狂香惜未逢,红灯烁烁緑盘笼。”
词语分解
- 浩的解释 浩 à 水大,引申为大和多:浩大。浩繁。浩荡。浩瀚。浩劫。浩淼(亦作“浩渺”)。浩气(盛大刚直之气)。浩如烟海。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 态的解释 态 (態) à 形状,样:态度。状态。姿态。形态。神态。动态。静态。事态。情态。常态。变态。体态。生态。 一种语法范畴,多表明句子的主语和动词之间关系。 笔画数:; 部首:心;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浩态”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hào tài,其核心含义为仪态大方。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词义:形容人或事物姿态舒展、气度从容,不显局促或拘谨。该词常用于文学语境中,带有对形态或气质的赞美意味。
2.词源与出处
- 文学溯源:出自唐代韩愈的《芍药》诗:“浩态狂香惜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此处以“浩态”形容芍药盛放时舒展大方的姿态,通过拟人化手法强化意象。
- 构词解析:
- “浩”:本义为水势盛大(如“浩瀚”),引申为广阔、宏大。
- “态”:指形态、仪态,二者结合后强调“大而从容”的仪态特征。
3.用法与语境
- 适用对象:多用于形容自然景物(如花卉、山川)或人的举止气度。例如:“牡丹浩态,冠绝群芳”。
- 语体色彩:属书面语,具有古典文学色彩,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
4.近义词与关联词
- 近义词:雍容、端庄、恢弘
- 反义词:局促、拘谨、猥琐
5.扩展参考
- 可结合《汉语大词典》或《全唐诗》等典籍进一步探究其文学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浩态
浩态(hào tài),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浩(hào)是一个形容词,表示广大、宏伟;态(tài)是一个名词,表示姿态、样子。结合在一起,浩态指的是一个广阔宏伟的姿态或样子。
部首和笔画
浩的部首是水,笔画数为10;态的部首是心,笔画数为9。
来源
浩态一词的来源比较复杂,一般和文言文有关。它最早出现在《李开先书》中,用于形容大气磅礴、宏大壮丽的景象。后来在《康熙字典》中被正式收录,成为规范字。随着时间的推移,浩态逐渐延伸引申,不再仅仅用于形容景物,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气势和风度。
繁体
浩态的繁体字为「浩態」。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浩态一词的写法与现代有一些细微的不同。具体地说,浩和态的组合字形中,态的上方会写成「心」的旁边右边多加一横,这是古代字体的特殊写法。
例句
1. 他站在山巅,展望着浩态的大海。
2. 这座宫殿的建筑风格非常浩态,宏伟壮丽。
3. 他的雄赳赳的浩态令人惊叹。
组词
浩大、浩荡、浩渺等。
近义词
宏伟、壮丽、庄严。
反义词
狭小、狭窄。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