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态的意思、浩态的详细解释
浩态的解释
谓仪态大方。 唐 韩愈 《芍药》诗:“浩态狂香惜未逢,红灯烁烁緑盘笼。”
词语分解
- 浩的解释 浩 à 水大,引申为大和多:浩大。浩繁。浩荡。浩瀚。浩劫。浩淼(亦作“浩渺”)。浩气(盛大刚直之气)。浩如烟海。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 态的解释 态 (態) à 形状,样:态度。状态。姿态。形态。神态。动态。静态。事态。情态。常态。变态。体态。生态。 一种语法范畴,多表明句子的主语和动词之间关系。 笔画数:; 部首:心;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浩态为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本义与词源
"浩"在《汉语大词典》中训为"水势盛大",引申指事物规模宏大,如《尚书·尧典》载"浩浩滔天";"态"指形态、情状,《说文解字》释作"意态也"。二字组合最早见于唐代文献,韩愈《芍药歌》有"浩态狂香昔未逢"之句,形容芍药盛放之姿。
二、现代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双重含义:
- 自然气象:指浩大壮观的景象,如"钱塘潮浩态万千"
- 人物气度:形容人开阔豪迈的仪态,常见于"浩态英风"等四字格
三、古今用法演变
《古代汉语词典》特别标注该词属于"状中结构",古代多用于具象描写,如《全唐诗》中13处用例皆指向自然景物。现代汉语中语义发生泛化,可修饰抽象事物,如"浩态长存"形容精神永续。
四、近义词辨析
相较于"雄姿"侧重力量感,"浩态"更强调空间维度上的广阔性,此区别在《汉语近义词词典》中有专门对比说明。
五、权威用例
《汉语成语大辞典》收录"浩态纷呈",引《文心雕龙·物色》"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为理论依据,佐证该词在文学描写中的特殊表现力。
网络扩展解释
“浩态”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hào tài,其核心含义为仪态大方。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词义:形容人或事物姿态舒展、气度从容,不显局促或拘谨。该词常用于文学语境中,带有对形态或气质的赞美意味。
2.词源与出处
- 文学溯源:出自唐代韩愈的《芍药》诗:“浩态狂香惜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此处以“浩态”形容芍药盛放时舒展大方的姿态,通过拟人化手法强化意象。
- 构词解析:
- “浩”:本义为水势盛大(如“浩瀚”),引申为广阔、宏大。
- “态”:指形态、仪态,二者结合后强调“大而从容”的仪态特征。
3.用法与语境
- 适用对象:多用于形容自然景物(如花卉、山川)或人的举止气度。例如:“牡丹浩态,冠绝群芳”。
- 语体色彩:属书面语,具有古典文学色彩,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
4.近义词与关联词
- 近义词:雍容、端庄、恢弘
- 反义词:局促、拘谨、猥琐
5.扩展参考
- 可结合《汉语大词典》或《全唐诗》等典籍进一步探究其文学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鳻鶞鼈菜不登登采物诚服笞决辍那戴高帽淡雅登楼迭棋鹅羣帖芳翰耕籍瓜绵官音观阵豪品溷乱祸几精塙纪念日机宜抗木课口空豁狂越餽饟李膺门龙华饭麪坯儿名满天下磨不开谋道耐火砖酿蜜偏听偏信衢壤驱胁仁王烿烿肉声乳口三达尊三绝生矾实证手面霜高汤殿讬口蜿蝉庑殿侮蔑显大贤甥歇工戏谢郎着帽亵嫚席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