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课口的意思、课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课口的解释

旧时依法纳税服役的男子。《新唐书·食货志一》:“凡主户内有课口者为课户。若老及男废疾、篤疾、寡妻妾、部曲、客女、奴婢及视九品以上官,不课。”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按租庸调法纳税服役的普通民丁,称为课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课口”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具体如下:

一、成语释义(现代用法)

发音:kè kǒu
基本含义:指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主动回答问题,强调学生参与讨论的态度。
结构解析:


二、历史术语(古代用法)

发音:kè kǒu
含义:指唐代至元代时期依法纳税、服劳役的成年男子,又称“课丁”。
制度背景:

  1. 年龄划分:唐代将人口按年龄分为“黄(婴儿)”“小(4岁)”“中(16岁)”“丁(21岁)”“老(60岁)”,天宝年间调整为18岁为中男、23岁成丁。
  2. 纳税义务:成丁需承担赋税和劳役,称为“课口”;其所属家庭为“课户”。
    文献依据:

三、两种释义的差异

类型 适用场景 核心意义 来源
成语 现代教育语境 学习互动中的主动性 现代词典释义
历史术语 古代赋税制度 纳税服役的丁口身份 唐代文献及史学研究

建议根据具体语境选择释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历史细节,可参考《新唐书》或相关经济史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课口的意思

课口是一个汉字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一种人在上课或讲话时的言语表达不清晰,口齿不清。也可以用来指代在说话时不善于表达自己思想的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课口的部首是讠(让字底下的部首),它由12个笔画组成。

词源来源

课口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明代的《方言》一书中,用来形容人们在说话时不清晰。

繁体字

课口的繁体字为課口。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课口的写法稍有不同。它的古字形为訄口,由“言”和“口”两个部分组成。

例句

1. 他的发音很课口,我常常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2. 这个学生虽然很用功,但因为课口问题,成绩一直不太好。

组词

课口可以和其他字组合成不同的词汇:

- 课程:指学校中授课的科目或一段时间内的教学内容。

- 口才:指一个人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近义词

有几个词可以用来近义替换课口:

- 含糊:形容说话模糊不清,不容易理解。

- 吞吞吐吐:指说话时吞吞吐吐,迟疑不决。

反义词

和课口意思相反的词是“口齿清晰”或“口才流利”,形容说话清晰明了,表达能力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