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籍的意思、耕籍的详细解释
耕籍的解释
见“ 耕藉 ”。
词语分解
- 耕的解释 耕 ē 用犁把土翻松:耕种(恘 )。耕作。耕耘(耕地和除草,亦泛指劳动,如“着意耕耕,自有收获”)。笔耕(喻写文章)。舌耕(喻教书)。 笔画数:; 部首:耒; 笔顺编号:
- 籍的解释 籍 í 书,书册:古籍。书籍。经籍。典籍。 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籍贯。户籍。国籍。学籍。 登记:籍没(?)。籍吏民。 征收:籍田。 〔籍籍〕a.形容纷扰很大;b.形容名声很大;c.形容纵横交
网络扩展解释
“耕籍”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礼仪制度,具体含义和特点如下:
-
基本定义
亦作“耕藉”“耕耤”,指古代天子、诸侯在春耕前举行的仪式,需亲自耕作一块特定田地(称为“籍田”),种植用于祭祀的谷物,以此象征重视农业、劝勉百姓务农。
-
礼仪规范
根据《礼记·月令》记载,不同等级的官员在仪式中推犁的次数不同:
- 天子三推:象征性地扶犁三次;
- 三公五推:高级官员五次;
- 卿、诸侯九推:其他贵族九次。
-
历史沿革
此制度从周代延续至清末,历代帝王多遵循。例如《宋书·礼志》提到晋代要求诸侯“修耕籍之义”,而《旧唐书》记载唐玄宗甚至“进耕五十余步”以强调重农。
-
政治意义
通过仪式强化“以农为本”的治国理念,同时为祭祀提供专用谷物,兼具宗教与政治功能。
补充说明
“耕籍”与“耕藉”为异形词,部分文献中混用,但核心含义一致。该礼仪在清末被废除,标志着传统农业社会礼仪体系的终结。
网络扩展解释二
耕籍(gēng jí)一词,由两个部分组成,拆分的部首分别是“耒”和“竹”,其中“耒”是表示农耕的工具,而“竹”则表示记录的意思。耕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社会,当时人们使用耒和竹,来记录农田的分布情况、农作物的种植情况以及农民的土地所有状况等相关信息。
根据繁体字的写法来看,耕籍是“耕簿”的繁体字。这个字在古时的写法可能不同于现代的写法,可以根据具体时代和书写风格有所变化。
以下是一些使用耕籍这个词的例句:
1. 他受命整理耕籍,搜集了大量农田的相关信息。
2. 书库里保存了上千卷耕籍,记录着古代农耕社会的发展历程。
在组词方面,可以根据需要与其他字组合形成不同的词汇。例如,农耕、记录等等。近义词可以是农志、农谱等,表示相似的概念。反义词则可能是荒废、废弃等,表示相反的意思。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卑体弁言鼈臑并育博士祭酒博约承伏承天诚忘迟光蚩氓葱灵粗拉得舆点撆掉舌定册多音多义字房栊放饮蜚腾灌木林龟折古兴和敏合正狐裘蒙戎浃辰交浅言深交疏郊赠计酬津渠俊庞恳激跨历另巧卖邻妙旨羃历前悔慊苦且则侵占酋种瑞麦三彝适逸睡袋私椷松龛铁门限笔薙工通时投敌脱放威焰洧渊匣儿乡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