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肉声的意思、肉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肉声的解释

没有乐器伴奏的清唱。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籍中有 红儿 者,善肉声,常为贰车属意。” 宋 张先 《熙州慢·赠述古》词:“持酒更听, 红儿 肉声长调。” 阿英 《灯市》:“在这时,‘丝竹肉声,不辨拍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肉声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核心层次:

一、基础释义

指人通过自身发声器官(非借助乐器或电子扩音设备)直接发出的自然声音。该词强调声音的原生性与纯粹性,常见于描述歌唱或吟诵场景。

例证:《汉语大词典》定义为"人喉舌发出的未经乐器或电声设备修饰的声音",突出其天然属性。

二、专业领域延伸义

  1. 音乐领域

    特指无乐器伴奏的纯人声演唱形式,常见于传统声乐理论。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古代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肉声之致",强调气息控制与天然音质的结合。

  2. 语言学范畴

    在音韵学中指向"本嗓发声",区别于假声、气声等修饰性发声技巧。王力《古代汉语常识》指出肉声与"器声"(乐器声)构成传统声学分类的两大体系。

三、文化内涵

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本真"的审美追求。如《文心雕龙·声律》所述"声含宫商,肇自血气",将人声视为生命能量的直接表达,与道家"道法自然"的哲学观相呼应。现代研究中,学者普遍认为该词体现了声乐艺术中"人声本体论"的价值取向(《中国音乐学》2020年第3期)。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唐]段安节. 《乐府杂录》[M]. 中华书局点校本, 2012.
  3. 王力. 《古代汉语常识》[M]. 商务印书馆, 2002.
  4. 詹锳. 《文心雕龙义证》[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网络扩展解释

“肉声”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以下两层主要含义:

1.无乐器伴奏的清唱

指纯粹依靠人声演唱,不使用任何乐器配合的形式。这一用法常见于传统艺术领域,例如戏曲、说书等表演中。
例句:


2.拍打皮肉发出的声音

指通过拍打人体或物体表面产生的声响,常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通过触感判断物体状态的场景。
例句: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唐摭言》等古籍或近现代文学作品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阿月穮蓘裁取刬平出超寸絶打从地鳖鈋钝非晶体分忧公甫归航国士无双鼾鼾黑出律虎尾春冰警昏精精稽山大王九连环鞠尘开劫度人匮急括结阑出磊浪了了令甲灵橐六率泷路禄鬼懜懜米行佞禄配布剽模破恶谦肃齐均气苦懃顺琼山荣芬沙莽甩开说好嫌歹松台随圆就方夙敏遝冈复岭坦夷鼍梁偎并卧式镗牀五大夫城五浄先达相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