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镵针的意思、镵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镵针的解释

亦作“ 鑱鍼 ”。箭头针。中医治病用的九种针之一。《素问·刺疟篇》:“胻痠痛甚,按之不可名,曰胕髓病,以鑱鍼鍼絶骨出血立已。”《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九针原始歌》:“一曰:鑱针式图。”注:“经之一曰:鑱针者,取法於巾针,去末寸半,卒鋭之长一寸六分。鑱者,鋭也;卒者,尾也。调此针长一寸六分,上去末寸半,下只留一分之锋,欲浅刺不令深入也。”《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九针原始歌》:“鑱针即今箭头针,主刺皮肤邪肉侵,毋令深入泻阳气,邪正相安荣卫均。”注:“鑱针即今之箭头针也,主刺邪热病在头身皮肤之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镵针是中国古代"九针"之一,是传统中医针灸器具的重要类型。根据《黄帝内经·灵枢》记载,镵针形似箭头,长一寸六分,针头末端尖锐如黍粟之状,主要用于浅刺皮肤以治疗头身热症。

该针具具有两大核心特征:其一为特殊的结构设计,针身采用青铜或铁质材料铸造,针头宽度约2.5毫米,形成独特的"阔刃"造型,便于施行划割疗法;其二为独特的治疗机理,通过《针灸甲乙经》所述"主热在头身者"的记载可知,其适用于邪气在表、需发散外泄的病症。

现代考古发现证实,汉代医书《武威汉代医简》中记载的"鑱石"即为镵针前身。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的文物考证显示,这种针具在唐代发展出银质改良版本,被《千金要方》收录为"锋针"的演变形态。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镵针在当代临床中仍被应用于特定疗法。据《中国针灸》期刊记载,改良后的钛合金镵针现多用于挑治羊毛疔、放血疗法等特殊治疗,其操作规范已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技术手册》。

网络扩展解释

镵针是中国古代“九针”之一,主要用于浅刺治疗皮肤及外感疾病。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结构

镵针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其名称中的“镵”(音chán)意为尖锐工具。针体材质为钼质金属,总长14cm,由不锈钢柄(10cm)和针头(4cm)组成,末端呈箭头状锋利设计,直径约0.3cm。这种特殊结构使其适合浅表操作,避免深刺伤及阳气。

二、操作方法

采用划割法:

  1. 消毒施术部位与针具
  2. 以拇、食、中三指钢笔式持针
  3. 顺经脉走向划割皮肤
  4. 划痕长度约1cm,以轻微渗血为度

三、治疗范围

主要应用于:

四、中医理论依据

基于阴阳五行学说,皮肤属阳(对应肺脏),镵针通过浅刺体表实现:

五、与其他针具区别

相较于毫针等深刺工具,镵针专为浅表治疗设计,类似现代皮肤针的前身。其箭头状针头既能保证施术精准度,又可控制刺入深度不超过皮肤层。

注:具体使用需由专业医师操作,本文内容综合自古代医籍记载及现代临床应用总结。

别人正在浏览...

贬挫不王蝉冠豸绣传称出航储铉寸步不离顶级房捐烽火树功誉苟且偷安骇龙走蛇横构核议话别湖北省呼謈郊墟家弱积怀急激荆芥今文经迹水急滩酒阑具存氒株开右客死他乡兰单联系人列女传力量六经皆史缕陈漫天匝地密不可分木骨批转峭厉啓封起叩秋颖散乱三密升陑圣哲神品尸骨跳布札外方内员骫奊无记业香市相佑线绳小心眼儿斜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