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魂车的意思、魂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魂车的解释

古代谓死者衣冠之车。像死者生时乘坐之形,供出丧时用。《仪礼·既夕礼》“荐车直东荣北輈” 汉 郑玄 注:“荐,进也。进车者,象生时将行陈驾也。今时谓之魂车。” 贾公彦 疏:“以其神灵在焉,故谓之魂车也。” 唐 元稹 《伤悼诗·空屋题》:“更想 咸阳 道,魂车昨夜回。” 清 吴嘉纪 《送瑶儿》诗序:“里中旧俗,殁之三日,家人随亲携酒治饌,设魂车焚祀里门外,谓之饯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魂车(hún chē)是中国古代丧葬礼仪中象征性的载魂车辆,专用于运送逝者灵魂前往墓地或宗庙。其核心含义与功能如下:

一、核心释义

指古代出殡时承载死者灵魂的礼仪用车,无实际载人功能,仅为灵魂的象征载体。车体以竹木制成,内置衣物或牌位代表亡者,出殡时置于灵柩前引导,下葬后焚烧或掩埋(《汉语大词典》)。

二、文化功能

  1. 灵魂护送

    古人认为人死后魂魄需依附实体方能归位,魂车替代肉身承载魂魄,确保灵魂随棺入葬,避免游离失所(《仪礼·既夕礼》郑玄注)。

  2. 仪式象征

    作为“明器”(冥器)的一种,魂车体现“事死如事生”的礼制思想,通过模拟生者用车,象征灵魂在冥界仍享尊荣(《礼记·檀弓下》)。

三、历史源流

四、形制特征

据《司马氏书仪》记载,魂车形制较实际车驾简略:

五、现代流变

当代部分传统丧葬习俗保存地区(如闽南、客家聚居地)仍保留简化版魂车仪式,多以纸扎车轿替代,下葬时焚化(《中国民俗志·丧葬卷》)。

学术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第12册页。
  2. 彭林注译《仪礼》,中华书局,2012年,第358页。
  3. 王文锦译解《礼记译解》,中华书局,2016年,第132页。
  4. 朱熹《朱子家礼》,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影印本。
  5. 陈高华《中国风俗通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年,第7卷。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引用标注纸质权威出版物信息以符合学术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魂车”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中的一种礼仪用具,具体含义及文化背景如下:

  1. 定义与用途
    魂车是古代出殡时使用的象征性车辆,车上铺设死者衣冠,模仿其生前乘坐的形制,代表逝者灵魂的归途工具。其作用是为亡魂“引路”,体现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

  2. 形制与象征
    魂车完全仿照逝者生前的乘坐样式制作,如车辆装饰、结构等,甚至包括车辕、车轴等细节,以此象征亡魂仍能如生前一般“出行”。汉代郑玄在《仪礼·既夕礼》注解中提到“进车者象生时将行陈驾也,今时谓之魂车”,说明这一习俗至少可追溯至汉代。

  3. 历史记载与文学体现

    • 唐代元稹在悼亡诗《空屋题》中写道“魂车昨夜回”,侧面印证魂车用于丧仪后被视为亡魂归来的载体。
    • 清代吴嘉纪《送瑶儿》记载了“设魂车焚祀”的“饯程”习俗,即出殡三日后焚烧魂车以送别亡魂。
  4. 文化意义
    魂车反映了古人对生死界限的理解,通过具象化的车辆构建生死之间的连接,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蕴含安抚生者哀思的心理功能。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文献或不同朝代的演变细节,可参考《仪礼》《礼记》等古代礼制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百都白云篇半男女霸王敝素抽祕骋妍出风头鞑鞑里代食大卒电影机钓川雕棠炖锅督相镀银贰日贩籴贩售繁音附出伏尸甘歠皋浒挂一鈎子悔憾僭儗羁苦惊靡警切记臆均徧闿疏兰秋楞柯柯离疾梅市美手门势民不畏死命称南狩匿耀篇端乾忽剌侵逼取摄讪黜沈醇盛古手术儵敻四清听诊器通用性涂歌纬候文林现代汉语词典第版县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