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画衣冠的意思、画衣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画衣冠的解释

传说上古有象刑,即以异常的衣著象征五刑表示惩诫。犯人穿着特殊标志的衣冠代替刑罚,称为“画衣冠”。《慎子·逸文》:“ 有虞 之诛,以幪巾当墨,以草缨当劓,以菲履当刖,以艾韠当宫,布衣无领当大辟……画衣冠,异章服,谓之戮。上世用戮而民不犯也。”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 唐 虞 画衣冠非阿, 汤武 刻肌肤非故,时世不同,轻重之务异也。”《后汉书·酷吏传论》:“古者敦庬,善恶易分。至於画衣冠,异服色,而莫之犯。” 明 宋濂 《画原》:“至於辨章服之有制,画衣冠以示警飭……又乌可以废之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画衣冠”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象征性刑罚制度,其核心含义和背景可归纳如下:

  1. 基本定义
    该词指上古时期通过让犯人穿戴特殊标志的衣冠代替肉体刑罚,称为“象刑”(象征性惩罚)。例如,用黑巾蒙头代替墨刑(刺面),用草绳系腰代替劓刑(割鼻)。

  2. 文献出处
    最早见于《慎子·逸文》:“有虞之诛,以幪巾当墨,以草缨当劓,以菲履当刖……”,表明这种制度在虞舜时期已有记载。

  3. 执行形式
    根据史料记载,具体对应关系包括:

    • 幪巾(黑头巾)→ 墨刑
    • 草缨(草编项圈)→ 劓刑
    • 菲履(破草鞋)→ 刖刑(断足) 这种象征体系使犯人通过衣着差异遭受社会性惩戒。
  4. 历史意义
    该制度反映了早期中国“刑措不用”的理想治国理念,旨在通过道德教化而非肉体惩罚维持秩序,后被儒家学者视为仁政典范。

  5. 现代认知
    学界对“象刑”是否真实存在尚有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可能是后世对上古轻刑的美化想象,但该词汇已成为中华法系文化的重要符号。

网络扩展解释二

画衣冠的意思

《画衣冠》是一个成语,形容用笔墨描绘出人物的服饰形态。它的意思是通过画笔勾勒出人物所穿衣着的样貌和华贵的衣冠。

拆分部首和笔画

成语《画衣冠》的拆分部首是「衣」和「冠」。其中「衣」部的笔画是5画,「冠」部的笔画是9画,总共拆分出14画。

来源与繁体

《画衣冠》是源自于《孟子·滕文公上》中的一段文字:“孟子入见,滕公谓之曰‘子画冠’。”这段文字中的「子画冠」即成为了成语《画衣冠》。在繁体字中,「画」字的写法为「畫」。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画」字使用「畫」的形式。它的意思本义是用笔勾勒、描绘,后来扩展为描述绘画的艺术。

例句

1. 他的字画非常精妙,尤其擅长画衣冠,栩栩如生。

2. 这幅画很好地表现了古代贵族的华丽衣冠。

组词

- 画像
- 画卷
- 画家
- 画廊
- 画布

近义词

- 描绘
- 勾勒
- 人物画

反义词

- 擦拭
- 抹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